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攀古楼彝器款识

攀古楼彝器款识

二卷。清潘祖荫撰。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小字东镛,号郑盦,江苏吴县人。咸丰二年(1852)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潘氏留心金石文字,其所藏见于《攀古楼藏器目》者凡四百五十器。所得郘钟、四齐镈、史颂鼎、郾候鼎、盂鼎、善夫克鼎,均编辑于此书中。书前有自序。序中说,编此书仅成二卷,主要是慎择详审,期于考古证经,与周悦让、张之洞、王懿荣、吴大澂等相商榷。传本有同治十一年(1872)“滂喜斋”精刊王懿荣手抄本,1913年西泠印社重刻本。

猜你喜欢

  • 诸儒性理文锦

    八卷。旧本题兵部尚书常珽(生卒年不详)编,不著时代。考《万姓统谱》,常珽字方叔,福建连江人。宋嘉祐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参知政事。似乎即此常珽。惟吏部字不同。疑二书当有一误,或编此书时适官兵部。其书全录

  • 销夏部

    见《销夏》。

  • 丰川易说

    十卷。清王心敬(1656-1738)撰。心敬字尔缉,鄠县(今陕西户县)人。少时曾从李颙学,长于《易》。乾隆元年荐举贤良方正,因老病不能赴京而罢。王氏虽受业于李颙,但不如其师谨严。所注诸经,好作异论,注

  • 转注绪言

    二卷。清万光泰撰。万氏生平著述,见《说文凝锦录》。是编于六书之中专论转注一书。万氏对各家转注之说,如戴侗、周伯琦的形转说,赵古则、王应电的声转说,郑樵、赵宦光的义转说,皆不取,独抒己见。然于转注所以别

  • 四声综辨

    一卷。清魏崧撰。崧字祝亭,湖南新化人。因取士有五言试帖,应仕者每因一字之讹,致被遣落。绍衣堂氏因有《四声便览》之作,于并收者注明平韵某仄韵某。魏氏就《四声便览》详加注释以成是书,依《字典》分部,按笔画

  • 四书遵朱求是录

    三卷。清周镛撰。周镛字仁泰,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受业于卢抱经之门。自言是书为抱经所授意。书中颇诋斥毛西河,然其义陈旧、庸俗、肤浅,于朱子之学,毫无发明。书中解“贤贤章”袭秦易堂说;解“不逾矩”云“

  • 筠连县志

    十六卷,清程熙春修,文尔炘纂。程熙春,曾任筠连县知县。文尔炘,举人。筠连县,有志始于康熙年间,为县令丁林声所修。雍正年间县令陈善纲、乾隆年间县令王凯亭先后重修,然仅为抄本,为付梓刊行,至是始增辑付梓。

  • 鹤林玉露

    十六卷。南宋罗大经(约1195-约1252)撰。罗大经字景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所记,只知道大约生于宋宁宗初年,死于宋理宗淳祐末年以后。少年时曾就读于太学,嘉定十五年(1222

  • 唐宋十大家全集录

    五十一卷。清储欣(1631-1706)编。储欣,字同人,宜兴(今江苏)人,博通经史,早年以制艺闻名于东南。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十始领乡荐,试礼部不遇,遂杜门不出,著书教授以终。著有《在陆草堂

  • 枫山语录

    一卷。明章懋(1437-1522)撰。章懋字德懋,号暗然子,晚号谷滨遗老,兰溪(今属浙江)人。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名。选为庶吉士,授编修。会上元内宴,命作灯诗,他不奉诏,且以疏谏,被贬为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