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拜经楼藏书题跋记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

五卷,附录一卷。清吴寿旸编撰。吴寿旸(约1763-1833),字虞臣,藏书大家吴骞之子。吴骞(1733-1813)字槎客,又字葵里,号兔床,浙江海宁人,祖籍安徽休宁,平生酷爱藏书,不惜倾囊购置,曾得乡贤前辈马氏道古楼、查氏得树楼之残佚,其中不乏宋元精刊,遂筑“拜经楼”,与黄丕烈“百宋一廛”并驾齐名。吴骞曾以宋本《百家注东坡集》授子寿旸,故寿旸又号苏阁。他将家藏中有题跋者手录成册,编作此目。以四部编排,每书详记版刻、印记、授受源流,自撰解题。卷一群经、小学六十一条,卷二正史、载记四十九条,卷三地志、目录三十条,卷四诸子、杂家七十九条,卷五别集、总集二百条,举凡四百一十九条。有《别下斋丛书》本、《式训堂丛书》本、民国间苏州《文学山房聚珍版丛书》本、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古斋影印《拜经楼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味义根斋全书

    五种,十八卷。清谭沄(详见《禹贡章句》)撰。五种为《禹贡章句》四卷附《图说》一卷、《春秋日月考》四卷、《孟子辨证》二卷、《国语释地》三卷、《古今冬至表》四卷。《禹贡章句》综辑群书、参考众说,而成此书,

  • 墨池编

    六卷。北宋朱长文(生卒年不详)撰。朱长文,里贯不详。朱长文还著有《吴郡图经续记》、《续书断》等书。是编专门论述书学之源流而博采前人之论著。分字学、笔法、杂议、品藻、赞述、宝藏、碑刻、器用,共八门。其中

  • 西村诗集

    二卷。《补遗》一卷。明朱朴(约1515年前后在世)撰。朱朴,字元素,浙江海盐人。生卒年不详。朴不乐仕途,正德、嘉靖年间与文徵明、孙一元相唱酬。著有《西村诗集》二卷,《补遗》一卷。然太仓,历下之时,七子

  • 群书拾补

    无卷数。清卢文弨(1717-1796)撰,卢文弨生平事迹详见《抱经堂文集》条。《群书拾补》是《抱经堂丛书》中的一部,是一部考证、校订古籍的著作。考订的内容包括:《五经正义表》、《易经注疏》、《周易略例

  • 华岳志

    八卷。清李榕撰。李榕,字荫伯,号云圃,陕西华阴人。华岳,山趾距华阴郭南八里许,由谷口至山颠四十里,山势陡峻,峰入半天之云。旧有《华岳全集》十三卷,题华阴县知县李时芳撰,实则汝州张维新为潼关道副使时与华

  • 月令明义

    四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道周字幼玄,螭若、细遵,号石斋,又螭,福建漳浦人。天启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即以终养归。崇祯初年官为右中台,因上疏救钱龙锡而降调。又上疏语刺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

  • 周稚圭年谱

    一卷。清周汝筠、周汝策辑。汝筠道光十五年(1835年)举人,官至江西督粮道。汝策事迹未详,二人俱为谱主之子。谱主周之琦(1782-1862),字稚圭,号退庵。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嘉庆十三年(1808

  • 墨庄漫录

    十卷。北宋末南宋初张邦基(生卒年不详)撰。张邦基字子贤,高邮(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仅据自称宣和五年(1123)在吴中见朱勔所采太湖鼋山石及绍兴十八年(1148)见赵不弃除侍郎,知其为北宋末南宋

  • 字林补本

    一卷。清陶方琦(1845-1884)撰。龚道耕(生卒年不详)校补。方琦字子珍,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同治进士,官编修,著《淮南许注异同诂》等。道耕四川成都人,另撰《字林考逸校误》。任大椿《字林考逸》刊

  • 观堂集林

    二十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清秀才,近代学者。早年结识清末学部参事罗振玉,就读于东文学社。1901年赴日留学,翌年回国,任南通、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