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忆江南馆词

忆江南馆词

一卷。清陈澧(1810-1882)撰。陈澧字兰甫,广东番禺人。年十七为县学生员,年十八由翁心存送入广州粤秀书院学习。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其后数应礼部试皆不中,以大挑二等选授广东河源县训导,任职仅两月即辞去。又拣选知县到班,不就,之后任广州学海堂长数十年。晚年主讲菊坡精舍。光绪七年(1881)以“耆年硕德”,被授予五品卿衔。以儿时入曾家之东塾上学,后常以“东塾”名其著作,人亦称东塾先生。曾从张维屏学诗,从侯康问经,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乐律音韵和算术均有所钻研,号称博学。青年时期喜填词写诗,后以经学家著称。治学主张沟通汉学与宋学,不立门户。社会思想主张返朴归真,比较保守。部分诗通俗古朴,有如歌谣,内容也较有社会意义。著有《忆江南馆词》、《陈东塾先生遗诗》、《东塾集》、《东塾类稿》、《琴律谱》、《考正德清胡氏禹贡图》等。本书初名《镫前细雨词》。后并合新旧诸作,题曰《忆江南馆词》。晚年复手自删定,仅二十五首。卒后,其门人汪兆镛得其手稿,复采获四首,附录为集外词,共二十九首。又参证粤东词抄所选,及传写异同字句,为校字记一篇而刊行。卷首有道光二十四年(1844)作者《自序》、民国元年(1912)陈宗颖《序》。正文有陈澧早年在广州参加越台词社之作,道光二十一年(1841)赴京应试报罢感怀之作。澧词虽多少年之作,而清新婉雅,持律亦不苟。澧明于声律,尝撰《声律通考》,颇有驳正《燕乐考原》之处。然此本有〔凤凰台上忆吹箫〕一阕。自注云:“万红友词律,载此调李易安词,休休者回去也。谓第二休字用韵,非也。易安此词,已有欲说还休句,不当重休字。余此阕以易安填,而山字不用韵,以正万氏之误。”澧说殊为不合。乐府雅词休休作明朝,疑亦避复而改,不可据之。万氏谓休字入韵,其说甚是。有民国三年(1914)番禺微尚斋刻本。

猜你喜欢

  • 胡子衡齐

    八卷。明胡直(1517-1585)撰。胡直字正甫,号庐山,泰和(今属江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初授北部主事。后历任湖广佥事、四川参议、湖广督学、广西参政、广东按察使、福建按察使等职。他

  • 国朝画家书

    四卷。清蔡载福辑。蔡辑福,生卒年不详。字鹿宾,一作字寅伯,号鹿宾。浙江石门(今浙江崇德)人。蔡载福性喜书画,收藏有一百多位清代画家的书迹,张叔未为之审定题识,并与蔡载福之侄蔡少锋等于道光二十年(184

  • 宋史纂要

    二十卷。明王思义撰。思义字允明,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将《宋史》删节为二十卷,使卷帙浩繁的《宋史》由烦冗归于约略,但缩之太甚。《四库全书总目》载该书为江苏巡抚采进本,其它版

  • 史论初集

    无卷数,清朱直撰。朱直,字少文,江苏人。《史论初集》是为驳正宋人胡寅的《读史管见》而作,其中颇有持平之论。胡寅所论有些偏激;其论人则以孔子、颜回、孟子等为楷模,其论事又以虞夏、商周为典范,其用词过于激

  • 徐子

    一卷。周徐氏撰,清马国翰辑。徐氏佚名,宋外黄(今河南杞县东)人。一说为孟子弟子。今考《汉书》人表,徐子在孟子之前,且百战百胜之术,当时孟子见梁惠王谓东败于齐长子死焉之事,则非孟子弟子明矣。《汉书·艺文

  • 伊滨集

    二十四卷。元王沂(生卒年不详)撰。沂字思鲁。真定(今属河北)人。延祐初进士。曾为国史院编修官、翰林待制。集中有“纶巾羽服卧伊滨”之句,集名伊滨,即源于此。“沂历跻馆阁,多居文字之职,庙堂著作,多出其手

  • 敦煌石室遗书

    十二种,十二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汇辑敦煌石室所出,而中土已佚之古籍,共十二种:《尚书顾命》、《沙州志》、《西州志》、《五天竺国志》、《温泉铭》、《沙州文录》、《别本心经》、《

  • 钱塘吴氏所刻书六种

    六卷。清吴用威编。生卒年未详。此书汇辑其先人吴焯,及其乡人符之恒、符曾遗著。据其自序,谓其家故籍歙县,明季始迁钱塘(今浙江杭州)。康熙中门祚寝盛,一时群从,多以谈艺好客相尚,而吴绣谷焯,字尺凫,有《瓶

  • 六帖补

    二十卷。宋杨伯岩(生卒年不详)撰。杨伯岩字彦思,号泳斋。代郡(今山西大同)人。淳祐年以工部郎官衢州。著有《九经补韵》,此书考据精确。《六帖补》是增补白居易《六帖》,孔传《续六帖》所未载的内容。全书共分

  • 书经疑言

    一卷。清王庭植撰。王庭植字实丞,江西庐陵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此书较少引用前人旧说,往往独抒己见。如王庭植解释“纳于大麓”,认为“大麓”就是太(泰)山之麓,“古‘太’字无点;麓,山是也。尧使舜行礼,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