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思文集
十卷。《附录》二卷。明张选撰。张选字舜举,江苏无锡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萧山知县,擢户科给事中。官至通政司参议。著有《张静思文集》。事迹具明史本传。此集共十卷。乃其曾孙缵曾所编。其中文九卷,诗一卷。附录二卷,则为其居官政绩及碑铭小传。
十卷。《附录》二卷。明张选撰。张选字舜举,江苏无锡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萧山知县,擢户科给事中。官至通政司参议。著有《张静思文集》。事迹具明史本传。此集共十卷。乃其曾孙缵曾所编。其中文九卷,诗一卷。附录二卷,则为其居官政绩及碑铭小传。
一卷。周由余(生卒年不详)撰。由余《汉书·古今人表》作繇余,繇与由同音。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籍记载极为简略。《史记》、《韩非子》、《吕氏春秋》、《说苑》等书记其为晋人,亡入戎,其后展转入秦。班固《汉书
五卷。清周嘉猷撰。周嘉猷,字两滕。是书卷一至卷五为南北史世系表,卷一起自东莞刘氏至太原孙氏,卷二起颍川荀氏迄谯郡夏侯氏,卷三起京兆章氏迄范阳卢氏,卷四起赵郡李氏迄安定牛氏,卷五起夏赫连氏迄北淳沮渠氏。
见《太平御览》。
二卷。唐高仲武(生卒年不详)编。高仲武自称渤海(山东滨县)人。然唐人类多署郡望,未知确贯何地。其事迹亦无考。约唐代宗、德宗年间在世。此书选录“安史之乱”后,肃、代二宗集“中兴”时期的诗歌,故名。前有自
十卷。明王达(1343-1407)撰。王达,字达善,号耐轩居士,江苏无锡人。洪武中,以明经荐,初为训导,后改大同府学,永乐中,擢为翰林院编修,迁侍读学士,曾参与监修《永乐大典》。著有《笔畴》、《天游集
八卷。明吕曾见(生卒年不详)撰。吕曾见,字眉阳,绍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由贡生官西安县教谕。书首有方应祥、邹维琏、汪庆伯、吕奇策序,诸人皆为万历中人,由此而知吕曾见也是万历中人。前二卷多说经义,其学
即《资治通鉴补正略》。
四卷。曾广源撰。广源字浩然,湖北江陵人,曾任教于中国大学等校。尚著《等切南针》、《反切释例》等。是编分四章:卷一释序、卷二释韵、卷三释声、卷四释章。是编之作专为证明《声类表》即《转语二十章》,以《转语
一卷。明章懋(1437-1522)撰。章懋字德懋,号暗然子,晚号谷滨遗老,兰溪(今属浙江)人。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名。选为庶吉士,授编修。会上元内宴,命作灯诗,他不奉诏,且以疏谏,被贬为临城
一卷。清凌曙撰。该书对《公羊传》中的一些典礼进行了解说,大体上本于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对一些他认为不当的说法进行了驳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江都凌氏蜚云阁刊本(收入《凌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