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康南海文钞

康南海文钞

四卷。清康有为(1858-1927)撰。康有为原名祖诒,字长素,晚号更生。广东南海(今属广东省)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官至工部主事。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后为保皇会首领。重视“经世致用”学说,博通经史,好公羊家言,言孔子改制,提倡孔子纪年,尊孔保教。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联合赴京会试的举人1300余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并在京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促成百日维新。西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杀谭嗣同等“六君子”,他被迫逃亡国外。辛亥革命后,主编《不忍》杂志,陆续发表反对共和和保存国粹的言论,并任孔教会会长。1917年和张勋策划复辟,失败后,在青岛病故。著有《游记》、《丁巳张勋复辟》、《康南海先生诗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大同书》、《孟子微》、《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春秋公羊传注》、《孟子大义述》等。《康南海文钞》共四卷:卷一有《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俄国大彼得变政记》、《突厥削弱记》、《法国革命记》、《波兰分灭记序》共五篇;卷二为《蒙藏哀词》、《孤愤语》诸篇;卷三收《孔教为国教配六议》、《复教育部论孔教书》;卷四为戊戌年所上《清剪受易服折》、《谓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其语重意痛。今读其语,实感其学识之渊博,深通古今学术,坚持自信,每有创论,常开风气之先。初言“改制”,次论“大同”,在思想解放运动中,“康有为者,开中国维新之幕,其功不可没。”(《苏报案纪事·康有为》。见《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一卷、下册)。然其后来倡言“孔教”,志在保皇。其文题材广泛,气势雄浑,有很强的论辩性。颇为当时人们所推崇。此集有当代八家文钞本。

猜你喜欢

  • 读史札记

    一卷,清卢文弨撰。卢文弨(详见《群书拾补初编》条)卢文弨精通汉学,与戴震、段玉裁相交甚密。生平悉心校勘书籍,校辑经史子集达三十八种,汇刻为《群书拾补》,又著有《抱经堂集》、《仪礼注疏详校》、《钟山札记

  • 游宦纪闻

    十卷。南宋张世南(生卒年不详)撰。张世南字光叔,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平事迹不详。约为宋宁宗(1195-1224)和理宗(1225-1264)间人,为当时文献故家,曾随其文官于蜀,后又遍游浙、闽等地

  • 说文系传考异

    四卷。清汪宪(1721一1771)撰。汪宪字千陂,号鱼亭,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进士,候选主事,未就铨而卒。喜欢访书藏书,曾发现南唐徐锴《说文系传》的影宋钞本,因其中鲁鱼亥豕的情形太多,以至不可句

  • 皇极经世书解

    十四卷。清王植(详见《四书参注》)撰。宋人解《皇极经世书》者,有邵雍之子邵伯温将其书分为十二卷,使一至六卷为《元会运世》、七至十卷为《律吕声音》、十一至十二卷为《观物篇》;又有赵震将《元会运世》六卷分

  • 睫巢集

    六卷。《后集》一卷。清李锴(1686-1755)撰。李锴字铁君,一字眉山,汉军正黄旗(亦作奉天铁岭)人。乾隆元年(1736)荐试博学鸿词,罢归,后诏举经学,以老病力辞。李锴性友爱,淡于荣利,雅好山水,

  • 蓬溪县续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周学铭修,熊祥谦等纂。周学铭,曾任蓬溪县知县。《蓬溪县续志》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共十四卷首一卷。卷首为序启、衔名、诸图。正文分为:第一卷,疆域,建署、城工、邑里、古迹属之。第

  • 清閟阁全集

    十二卷。元倪瓒(1301-1374)撰。瓒字元镇,号云林。无锡(今属江苏)人。元末著名画家。“画房逸品。诗文不屑屑苦吟,而神思散朗,意格自高,不可限以绳墨。”(《四库全书总目》)明天应间,有蹇朝阳刻本

  • 艮堂十戒

    一卷。清方象瑛(生卒年不详)撰。象瑛字渭仁,遂安(今浙江淳安)人。康熙进士,著有《远山净赋》、《使松斋集》、《封长白山记》、《松窗笔乘》。是书乃象瑛广采先儒说论,并参杂自己的观点,对世人进行教诲,训释

  • 朱邦宪集

    十卷。明朱察卿(约1561年前后在世)撰。朱察卿,字邦宪。上海人,生卒年不详。福州知府朱豹之子。据王兆云《词林人物考》,可知朱姓为上海著姓,世传经学。邦宪自晳飘髯,善谈笑,而特好饮。其性格任侠豪迈。隆

  • 农政全书

    六十卷。明徐光启(1562-1633)撰。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20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万厉三十二年(1604),43岁的徐光启又考中进士。崇祯五年(1632)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