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西通志辑要

广西通志辑要

十七卷首一卷,清苏宗经、羊复礼、夏敬颐辑。苏宗经,字是程,号文庵,广西玉林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任梧州府学教授、国子监监丞,好读书,著有《读史管见》、《监史精华》、《明史漏约》、《名宦百咏》等。羊复礼,浙江海盐人,光绪间知府,所纂《镇安府志》,称广西各府志之首,还著有《海昌丛载》。夏敬颐,江西新建人,曾任玉林州知州、百色厅同知、浔州府及桂林府知府。道光二十五年(1845),苏宗经鉴于谢启昆的《广西通志》二百八十卷,卷帙浩繁难于披览,遂变其体例,析其条目,将原文辑成三卷,四十余万字,悉从简要,稽考不烦。其书以地统目,按省总及各府分册,分为:分野、沿革、疆域、山川、城池、职官、学校、赋税、宦绩、谪宦、人物、流寓、胜迹、关隘、祠庙十五目,每府之前绘以舆图,共一百三十二幅。成书后未及付梓,殁后只存稿本。光绪间其子苏器之携稿北上,谋求刊刻,未果。光绪十四年(1888)广西布政使马丕瑶,将其稿刊刻,并委羊复礼增补,搜辑刘长佑等纂修《昭忠录》、《平桂纪略》、《股匪总录》、《堂匪总录》、《广西道里表》等书,排纂成帙,附刊于后,这些书均记道光、咸丰以后之事,经羊复礼增辑厘正,共十七卷首一卷。比苏宗经辑本增艺文、水利、兵制、金石四目,共十九目。将道光至光绪间的时事变迁,郡县变制沿革、疆域学校赋税经政的因革损益,分门汇添于各条之下,注“增辑”二字,将一百三十二幅图分列于各府州之首。卷首序言、凡例、目录一卷。于光绪十五年(1889)成书,同年十月开雕。刊刻竣工,羊复礼无暇校对,光绪十六年(1890)升任广西巡抚的马丕瑶命夏敬颐稽考重加厘订,增百色直辖厅、归顺直隶州二卷,名“续刻”,共十八卷。该书是嘉庆《广西通志》的辑本,不但保存谢启昆《广西通志》的主要内容,增添嘉庆至光绪期间的史料,其中人物、兵制增补较多。其书评价较高,纲举目张,条分缕析,简而能赅,卷帙无多而贯串靡遗,亦称善本。此后至今,广西未有续修通志。此书最早的版本是光绪十六年(1890)桂林唐九如堂刊刻本,此后未有重版。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据刻本影印本。广西桂林图书馆藏苏宗经后人苏玉霖精抄本,缺卷一。

猜你喜欢

  • 孟子年表

    一卷。清孟经国辑。经国,清中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表分年记事,并以夏、商、周三代所用岁首,虽子、丑、寅不同,但止以其目为岁首,故孟子四月初二生日,不必改为二月。又以孟子之字据《孔

  • 尊颉堂帖

    四卷。清刘飞(生卒年不详)集,傅山书。刘飞,字雪崖。该帖未著摹刻年月,但据帖前张石舟之题跋,知其时代当在道光、咸丰间。该帖所选傅山书迹,篆隶真草皆有。包慎伯对此帖颇示不满,认为傅山书多缭绕、偏软之笔;

  • 俗书正误

    一卷。见《字鹄》。

  • 王子安集

    十六卷。唐王勃(650-676)撰。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自幼聪颖好学,六岁能作文,九岁读颜师古《汉书注》,撰《汉书注指瑕》十卷。乾封元年(666),授官散郎。被沛王招为王府修撰,曾撰

  • 迩言

    十二卷。南宋刘炎(生卒年不详)撰。刘炎字子宣,括苍(今浙江丽水)人,精于理学。此书共十二章,分别为《成性》、《存心》、《立志》、《践行》、《天道》、《人道》、《君臣》、《治道》、《今昔》、《经籍》、《

  • 中庸讲义

    二卷。清朱用纯(详见《大学讲义》)撰。是书首有自序。前半部申发“中”字义居多,后半部阐明“诚”字义居多。而“中”与“诚”都本于天,见于吾心。故要保此“中”,必须戒惧慎独。“诚”是实理,以实心而实此实理

  • 碧筠馆诗稿

    四卷。《补遗》一卷。明凌立(约1553年前后在世)撰。凌立,字子仲,与双桥。钱塘(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历官刑部郎、建昌府知府。凌立少孤,事节母以孝闻。后母殁,哀痛过分

  • 太和堂集

    六卷。明屠勋(1446-1516)撰。屠勋,字元勋,号东湖,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明成化五年(1469)进士,历刑部郎中。弘治初为大理寺少卿,累迁副都御史。正德初进刑部尚书。著有《太私堂集》。是集凡

  • 苍莨集

    二十一卷。清孙鼎臣(1819-1859)撰。孙鼎臣,字子余,号芝房,善化(今湖南长沙)人。道光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著为书论,其言明达适治体。以论事切深。时不能重用,告假归。孙鼎臣工诗与古文,有《畚唐

  • 柏斋集

    十一卷。明何瑭(1474-1543)撰。何瑭字粹夫,号柏斋,怀庆(今河南沁阳)人。弘治年间进士及第,初为翰林修撰,以不屈刘瑾,出为开卅同知,后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谥文定。著有《医学管见》(已著录)《柏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