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巴陵县志

巴陵县志

①三十卷,首一卷。清陈玉垣等修,唐伊盛等纂。陈玉垣,海盐人,曾任巴陵县知县。唐伊盛,邑人,举人。巴陵为古糜国遗封,汉置县,素称重镇。然文献之徵,有所不足。明季旧志,传本绝少,清康熙七年(1668)县令赵士衍,广为搜辑,始成编,而仅二帙,挂漏殊多。其后重修一次,不过稍加增益,规模仍极有限。陈玉垣任县令后,聘唐伊盛主持纂辑事,经多方努力,始成此志。《巴陵县志》嘉庆九年(1804)刻本,为三十卷首一卷。卷首一卷为序、例、纂修者姓氏、目录等。正文分二十二目类。卷一,舆地。卷二,沿革。卷三,分星。卷四,疆域。卷五,山川。卷六,建置。卷七至卷八,田赋。卷九,学校。卷十,祀典。卷十一,兵防。卷十二,水利。卷十三,积贮。卷十四,风俗。卷十五,秩官。卷十六至卷十七,名宦。卷十八,选举。卷十九,人物。卷二十,列女。卷二十一,古迹。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八,艺文。卷二十九,事纪。卷三十,捃抚。其《事纪》为灾祥、藩封、战守三目,断自周始,纲目仿编年之例书之。而所纪历代战守之事,类能详实,多为国史所不能悉者。惟此志以分星次舆地、沿革之后,盖谓志乘应先地而后天,且引明徐文长之《会稽志》及清孙枝蔚之《扬州志》,自称非为好异,然究非志之良规,不足为据也。② 三十卷,首一卷,清严鸣琦等修,吴敏树等纂。严鸣琦,马平人,曾任巴陵县知县。吴敏树字南屏,巴陵县人,举人,曾任浏阳县训导,博学多才,著述等身。《巴陵县志》同治十一年(1772)刻本。此志一变旧志之成规,无凡例,无小序,削去分星一门,重其舆图,详其山水,实别具见识。所为总图一、分图六,皆经实地勘查,非虚应故事者可比。其图说分山脉水源两篇,穷源竟委,纤悉靡遗。考地之作,由沿革而再及水经,上下古今,了如指掌。山水一志,特明其所在相距方里,并征引故实,灿然可观。③ 六十三卷,首一卷,附洞庭、君山、岳阳楼诗文集十八卷。清姚诗德、郑桂星修,杜贵墀纂。姚诗德,番禺人,曾任巴陵县知县。郑桂星,曾任巴陵知县。杜贵墀,邑人,名士。《巴陵县志》光绪十二年(1886)修,十七年(1891)刻本,为六十三卷首一卷。为目八,依次为舆地、建置、政典、选举、人物、艺文、职官、杂识。又以洞庭、君山、岳阳楼诗文集十八卷附于后。此志山与水用转测法,以著相距之道里,所直之方位,复举大水以界山,即得因山而辨境,殊为有识。所列诸图表,能参酌新法,绘制精审。此志列传论人,主师服虔之说,以时之先后为准,而兼采《汉书》类叙之法,《宋书》附传之例,凡有裨学术治道之文,皆补置其人传中。列女是称名与姓,及以母附子,以妻附夫,能取法古人,仍寓慎防浮滥之意。艺文则必名人著述或能直述其事者方予登载。书籍则不仅录其篇目,仅做提要。所附洞庭、君山、岳阳楼诗赋则各汇集为上、下编,亦为允当。全书虽为文字十万言,并无芜杂冗繁之病。其约门简括,体例亦谨严。该志尚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和民国三年(1914)曾作弼补版重印光绪二十六年本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 汉溪书法通解

    八卷。清戈守智撰。戈守智字达夫,平湖(今地址不详)人。此书成于乾隆十五年(1750)。书中全六卷分述六门,卷一为述古两篇,前篇为戈守智自撰,叙古来书法源流。后篇题为“名人论书”,实则杂取前人论书之语。

  • 礼记纂图注义

    十三卷。元彭廉夫(生卒年不详)撰。此书见乾隆钦定《礼记义疏》,杭世骏《续礼记集说》,而系辑自《永乐大典》,为《四库全书》纂修官戴震等所编。考此书卷次可知,卷一《曲礼》谓“礼之委曲细微者”一节,第二行有

  • 瓶笙馆修箫谱

    清舒位(1765-1815)撰。舒位,字立人,号铁云,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戏曲作家。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时年二十四岁。以后数次应试不第。曾随王朝梧先后在河间府与贵州为幕客多年。多才

  • 孝经证要

    八卷。清叶向时撰。叶向时字竹庭,零陵(今属湖南)人。《孝经证要》依经立纲,附纲别目,搜罗古人好的言行,分经引证。宋稷辰《躬耻斋文抄》有《孝经证要》跋一篇,称该书“举古今,包小大,合本末,实有以阐之”。

  • 元椠古今杂剧三十种

    不标卷。佚名编。本刊原为坊间散见,清黄丕烈编汇成册,名为《元刻古今杂剧》。后王国维改题为《元刊杂剧三十种》,重为修订。此书共收元人十八家及无名氏所作杂剧三十种。其中关汉卿四种:《关张双赴西蜀梦》、《闺

  • 钝吟杂录

    十卷。清冯班(1614-1681)撰。冯班字定远,号钝吟,常熟(今江苏省)人。诸生,著述有创新精神,论事多达物情,论文能深研古法,工书,尤精小楷。以班行第二,时称为二痴。著有《定远集》、《钝吟诗文稿》

  • 云溪居士集

    三十卷。宋华镇(约1094年前后在世)撰。华镇,字安仁,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元丰二年(1079),进士及第,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其学术大抵以王安石为宗,且与蔡京、章惇等赠答往来,

  • 涡阳县志

    十七卷,首一卷。黄佩兰修,玉佩箴等纂。黄佩兰,字自芳,河南叶县人,民国六年(1917)来知涡阳县事。王佩箴,字敬民,河南南阳人。涡阳县设治,始于清同治初年,割蒙、亳、宿、阜四县土壤相接者,隶于版图,并

  • 四书则

    无卷数。明桑拱阳撰。拱阳字晖升,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生卒年不详。崇祯元年(1633)举人。该书乃为举业而作,编次顺序为先《大学》、《中庸》,后《论语》、《孟子》,各有图说总论。取诸家讲章立说之不同

  • 亳州牡丹志

    一卷。作者不详。《千顷堂书目》将是书列在朱统《牡丹史》之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撰者怀疑是书也出自朱氏之手,但没有确凿证据。朱氏的生平事迹也不可考。记载亳地的牡丹,从薛蕙开始,记载亳地牡丹的历史从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