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峄县志

峄县志

①五卷。清田显吉修,褚光镆纂。田显吉,江南泰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初年任峄县知县。褚光镆,邑人。康熙十二年,清朝廷下令全国各省,通修郡邑志乘,以备采择。峄县旧无志乘,田显吉于邑中诸生杨三凤家求得一部,为明万历年间邑人贾三近所创修《峄县志》。经过兵燹之后,旧本散逸,仅存残编一帙。显吉乃搜集史料,依照旧志而充衍之,补旧志阙失,历时六月,遂成新志。《峄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书五卷,八门,分为地理志、建置志、祠祀志、户租志、官师志附流寓、人物志、选举志、漕渠志。此志采辑旧志资料甚多,故户租志中,详细记载自明洪武至万历期间事,不稍隐饰,后附评论也十分精赅。而万历之后的事则较简。此外,新创漕渠志,附以当时主办河道条议,足可考见当时漕工情形。②五卷。清刘允恭修,褚光镆等纂。刘允恭字子虔,辽宁辽阳人,举人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峄县知县。按峄县旧志,此志为三修,上距旧志仅十三年,无事可续。因刘允恭政尚宽平,凡有利害,必集士民咨询可否,故政理刑清,人民安晏。邑中绅士,屡请续修邑乘,谓前志较为简略,亦须重修。刘允恭同意邑人的请求,开馆设局,延褚光镆为总纂。以邑中绅儒,分任其役,取旧志为蓝本,遗者补之,缺者增之,承袭旧志体例,参以新意,历数月而告竣。《峄县志》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全书五卷,八门,分为:地理志,建置志,祠祀志,户租志,官师志,人物志,选举志,漕渠志,每门下附有诸小目。此志全部依照旧志,无大增减。惟古迹目记载、考据,均甚精核,但官师志缺漏脱略太多。③十卷,首一卷。清忠琏纂修。忠琏,满洲镶白旗人,举人出身,乾隆二十六年(1761)任峄县知县。峄县旧志,此志为四修。其上距刘允恭志已八十余年。忠琏掌峄县后,见物产文物,视昔增加,如不接踵修书,恐日久散失,文献无征。遂设局修志,乃集邑中绅士,搜罗轶闻,唯此数十年间职官、建置大半阙如。赖有康熙五十六年(1717)知令杨仁迪倡修,后未镌板而作罢的《峄县志》稿,凡刘允恭志以后,悉据杨仁迪志稿为蓝本,遂成新志。《峄县志》乾隆二十六年刻本。此志基本承袭旧志体裁,地理约而不遗,建置赡而不秽,其他尚能有简有详,资料翔实。④二十五卷,首一卷。清王振录、周凤鸣修,王宝田纂。王振录,易州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任峄县知县。周凤鸣,天津人,进士出身,光绪末年任峄县知县。王宝田,邑人,进士出身,官至内阁中书。峄志,创自明邑人贾三近,再修于康熙十二年邑令田显吉;三修于康熙二十四年刘允恭;四修于乾隆二十六年忠琏。此志为五修,上距乾隆忠琏志已有一百五十余年,况旧志简略伪脱,文字漫灭。而这期间,社会风俗变迁,建置制度兴废,皆须记载。光绪二十七年冬,王宝田奉讳家居时,王振录以旧志踳驳慨然思修之,就与山长高征嵋定议,越日进邑诸绅耆于庭,谕以修志事。遂于二十八年(1902)春立局,延诸生给笔扎乃事甫定,王振录调迁泰州。王贻哲继之,始为简明条例,分各乡社采访,翌年采访册始集,而王贻哲又以期满离任,二十九年(1903)夏周凤鸣继任知县,下车之始诸生进谒,以裁订事相委。征文考献,遂成新志。《峄县志》光绪三十年(1904)刻本。全书二十五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境至表;卷二疆域沿革表,疆域沿革考;卷三晷度表;卷四封爵表;卷五山川考;卷六风俗考;卷七物产考;卷八建置考;卷九学校考附义学;卷十祠祀考;卷十一军政考;卷十二漕渠考;卷十三田赋考;卷十四恤政考;卷十五灾祥考;卷十六大事记;卷十七世家;卷十八封爵列传;卷十九职官列传;卷二十选举考;卷二十一乡贤列传;卷二十二续列女传;卷二十三艺文志;卷二十四古迹考;卷二十五杂记。此志体例庞杂,不符合志体,况取材多而无剪裁,纷繁杂乱,头绪不清。

猜你喜欢

  • 经世大典图地理考证

    三卷。清丁谦撰。丁谦,字益甫,又字广文,浙江仁和人,清光绪年间任象山县司校。丁氏在象山任教期间,以实事求是之学,课士多有成就,暇日读诸家书,病其疏舛,对有关古今中外地理著述为之疏通考证,著述颇富。著有

  • 读左索解

    十二卷。清王大经撰。大经原名日洪,字陆亭,浙江人,曾作过兰水颐山学官。此书成于道光癸未(1823)。他鉴于《左传》注本很多,世上流行各种版本,善者不多,不利于童蒙诵习,于是取陆粲《左传附注》、顾炎武《

  • 沂水县志

    ①六卷。清黄胪登纂修。黄胪登,福建尤溪县人,举人出身,康熙十一年(1672)任沂水县知县。沂水县志创修于明嘉靖十二年知县李如楫,再修于此。黄胪登莅任后,正值朝廷敕全国普修郡邑方志,胪登乃集邑中绅士取旧

  • 山居新话

    见《山居新语》

  • 书经直解

    十三卷。明张居正(1525~1582)撰。居正字叔大,又字时大,号太岳,谥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人。明政治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撰。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

  • 孔易

    七卷。清孙承泽撰。承泽字耳北,号退谷,北平(今北京)人。明代崇祯年间进士,曾官至吏部左侍郎。其著作有《庚子销夏记》、《尚书集解》、《孔易》等。此书认为学易者求解于三圣,不如向孔子求解。孔子于易无一字不

  • 选诗定论

    十八卷。清吴湛撰。吴湛字伯其,号冉渠,河南睢阳(今商丘)人,生卒年不详。其书以《文选》所录诸诗歌,自汉高帝以下以时代编次,而荆轲《易水歌》十五字别为一卷。前列六朝选诗缘起一卷,皆杂引六经以释之,迂远鲜

  • 同文备考

    八卷。附《声韵会通辑要粗释》二卷。明王应电(生卒年不详)撰。应电字绍明,昆山(今属江苏)人。受业魏校,著有《周礼传》、《书法指要》、《六书音切》与此书等。此书之作,王氏自序云:“《洪武正韵》间以小篆正

  • 逆珰魏忠贤东林党人榜

    不分卷。撰者不详。该榜总计159人,榜末题曰:天启五年(1625)十二月乙亥朔颁示天下。现存《东林列传附刊》本。

  • 周易纂

    六卷。明朱之俊撰。之俊字沧起,山西汾阳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该书用注疏本,汇集先儒旧说,间参己意,兼主义理象数,并采来知德注错综之例。多随文敷衍,词旨浅显,可取者实寡。《四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