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山西通志

山西通志

①三十二卷。明杨宗气修,周斯盛纂。杨宗气,字钟山,陕西延安卫(今陕西延安)人。周斯盛,宁州人。嘉靖四十年(1561)以进士任山东提学副使,筑河汾书院,集隽异士肄业其间,月有课,季有试,文教大兴。《山西通志》始修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由当时巡抚李侃、胡谧所创,榆次阎朴、宁化潘高续修。稿成,刻未竣,潘高捐馆而辍。八十余年后,杨宗气来任,即命山西督学周斯盛主其事。以成化《山西通志》为底本,参以阎朴、潘高稿本,稍加删润,嘉靖四十三年(1564)刊印。全书二十门,书前有杨宗气序。此志较成化志卷数扩增约一倍,前者十七卷,略显单调,此志较为宏阔。条目较前多有损益。明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以后,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鞑靼、俺答等部不断入扰,明朝在山西的边防军务显得更加重要,此志卷二十七至二十九言武备。嘉靖二年(1523)山西潞城青羊里爆发了陈卿领导的众达五万余人、长达五年之久的农民起义,书中偶有反映,是极为珍贵的资料。杂志门中,记录了弘治十二年朔州陨石情况,十分详细,为国内外天文学家所重视。此外,杨宗气的序言论及方志的性质、功用和编纂原则,也引起方志学界的重视。此志不足有二:一是删去成化志十七卷中碑目,殊为遗憾;二是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的艺文志,约占通志总卷数的十分之一。该志书的刊行,为明万历以后县志的纂修奠定了基础。②三十二卷。清穆尔赛修,刘梅纂。穆尔赛字文如,满洲人,科第不详。刘梅,字籍不详,康熙年间任山西提督学政。早在康熙十三年(1674)提督学政谢观曾修山西志书,十五年(1676)由山西名儒范鄗鼎删润订正。时隔数年又由山西提督学政刘梅“缺者补,冗者芟,信者传,疑者缺”,五易其稿,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本,三十二目。分为:图考、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山川、城池、分署、学校、祠祀、贡赋、屯田、水利、盐法、兵防、马政、帝王、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孝义、列女、隐逸、寺观、杂志、祥异、艺文。所收门目存在不少疏漏简脱,但较成化、嘉靖旧志,则订证良多,内容较丰富。如图志考目,旧志图极简略,该志书则详加考订,首星野,次古冀州,次帝都、北岳、中镇等等,以至于全省八郡三关诸图,略著其说,俾开卷一目了然。又如选举目,不仅仅是科举名录,而且还全文照录明洪武三年科举条格以及其后六次的补充规定;并对科举的意义、要求,乡试、会试的时间、次序、名额、内容、文体,对中试者授予的官职、品级等都详细记述,一一介绍。又如职官目,将山西历代府、州、县官也都载入省志。其不足之处,纂修者厘订欠精,有人说它“采摭虽富,舛谬实多”。③一百八十四卷。清曾国荃修,王轩、杨笃等纂。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湖南湘乡(今属双峰县)人,曾国藩之弟。咸丰二年(1852)优贡,工古文诗词。咸丰六年(1856)随兄率湘军出境镇压太平军。同治三年(1864)攻破天京(南京),以军功历任浙江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湖北巡抚、陕西巡抚,光绪三年(1877)任山西巡抚,陕甘、两广、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礼部尚书等职。他除主修光绪《山西通志》外,还主纂《湖南通志》,光绪五年(1879)曾通令山西全省州县修志,发布修志檄。此外,还为《五台新志》作序。王轩(1823-1887),字霞举,号青田,又号顾斋,山西洪洞人。同治元年(1862)中进士,任兵部主事。同治三年(1864)请假归里,主讲晋阳、令德两书院。他是山西著名学者,著有《耨经庐诗集》、《勾股备术细草》。杨笃(1834-1894),字巩同,号秋湄,山西乡宁县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曾任河北宏州书院山长、山西繁峙县教谕、阳曲县训导和襄垣县教谕。精通经史,工金石书法,多有建树。一生著述有:同治《西宁新志》、《蔚州志》、《屯留县志》、《繁峙县志》、《壶关县续志》、《代州志》、《长子县志》、《五台新志》、《长治县志》、《潞城县志》、《天镇县志》等十一部州县志书和一部通志。光绪五年(1879),山西通志局成立,王轩为总纂,杨笃与杨深秀为分纂。十三年(1887),王轩病故,杨深秀赴京任职,志书编纂几乎陷于停顿。杨笃毅然担起修志重担。虽疾病缠身,仍不停执笔。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分图、谱、考、略、记、录六门三十七类。图三卷、谱十九卷、考三十五卷、略二十二卷、记二十卷、录八十四卷。该书为清代名志之一。此志门目安排得当,“头绪繁多者则区为子目,事体相近者则为附目”,其特点如下:一、记述“皆用史法而不袭用史名,其变传为录甚严谨”。二、每一个门类都有小序加以概括。载地理沿革“视旧志加详”,考订精确。三、图与谱两同类,做到“用图检谱,以谱证图”。四、记山脉走向、河流流经则“按水经注仿其体为山川考”。五、古迹考则“古迹皆别为图附焉”。六、人物一门“多录旧志,余无所蹈袭”。七、间有录用则注明“冀存原书”。八、各类中,独缺艺文,可称有识。九、尤其值得提及的是金石记十卷,收罗宏富,考订精确,为海内金石学家、考古学家所推崇,因而另印单行本,取名《山右金石记》行世。学人多认为该志“义例精严,蔚然大作”,得到张之洞、梁启超的好评。此志尚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补版重印本。

猜你喜欢

  • 小万卷斋文稿

    二十四卷。清朱存(生平籍里见《小万卷斋诗稿》条。)撰。此文稿内容,卷一、辑赋《圣驾临雍赋》等十一篇;卷二、辑释《释汭》等七篇、解《既济东邻解》等六篇;卷三、辑解《毛诗用韵脂微有通真文解》等二十六篇;卷

  • 学范

    二卷。明赵撝谦(详见《大书本义》条)撰。此书共二卷,分六门,一为教范门,言训导子弟之法;二为读范,尽列所应读之书;三为点范,皆为批点经书凡例;四为作范,即论作文章之法;五为书范,论笔法;六为杂范,论琴

  • 四史余论

    六卷。清丁晏撰。丁晏(1794-1876),字俭卿,一字柘堂,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安)人,道光间举人。力主禁烟,曾参与镇压捻军起义。生平笃好郑玄之学,对《诗笺》、《礼注》研讨精深,亦熟《通鉴》。

  • 论语逸编

    三十一卷。明钟韶(生卒年和事迹不详)编。钟韶字身台,海盐(今属浙江)人。此书集诸书所载孔子问答之语,分为三十一篇。前有其甥郑心材所撰的《序》,称其书根据六经,节取百家。但《家语》自有全书,《礼记》列于

  • 残本林泉逸兴

    七卷。明薛论道(生卒年不详)撰。薛论道字谈道,一字谭德,号连溪居士,定兴(今河北易县)人。约生活于明嘉靖与万历年间。八岁能属文。亲没,家贫,诸弟弱,遂辍学而读兵书,自负智谋,许建辟其为参谋,从军三十年

  • 重修泗州志

    十一卷。清叶兰纂修。据叶兰序云:“旧志修于康熙戊辰,距今百余年。兰署泗州,方伯陈晴溪先生,下修志檄,丁未秋,遂开局夏邱书院,任校勘者十有四,任采访者六十有二,兰不揣固陋,公余纂辑,五阅月告竣,其间旧志

  • 梦蕉存稿

    四卷。明游潜(约1525前后在世)撰。游潜,字用之,丰城(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四年(1510)举人,历官云南宾州知州。著有《梦蕉存稿》、《梦蕉诗话》、《博物志补》。是稿凡四卷。收诗三卷,文

  • 群经补义

    五卷。清江永(详见《周礼疑义举要》)撰。此书又名《读书随笔》。原取《易》、《书》、《诗》、《春秋》、《仪礼》、《礼记》、《中庸》、《论语》、《孟子》连同《周礼》共十经随笔诠释,未附杂说,共为十二卷,其

  • 和古人诗

    一卷。明毛晋(1599-1659)撰。毛晋,字子晋,号潜在;原名凤苞,字子久。江苏常熟人。藏书家。藏书八万四千余册。多宋元刻本,建汲古阁、目耕楼以储之。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

  • 书苑精华

    二十卷。宋陈思(生卒年不详)撰。陈思,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理宗时官成忠郎、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除《书苑精华》,陈思还著有《宝刻丛编》、《书小史》等。《书苑精华》编集汉魏以来古人之评品书法之语,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