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屈宋古音义

屈宋古音义

三卷。明陈第撰。陈氏既撰《毛诗古音考》,复以《楚辞》去《诗经》未远,《楚辞》音亦属古音,遂取屈原所著《离骚》等二十五篇,除去《天问》一篇,得二十四篇;又取宋玉《九辩》九篇、《招魂》一篇;又增以《文选》所载《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四篇;计三十八篇。谓其中字与今音异者计二百三十四字。各推求其本音,并与《毛诗古音考》互相发明。每字列本证,旁证则间附字下,不另为条。第一卷考证古音,其后二卷则举三十八篇各为笺注,而音仍分诸句下。“盖以参考古音因及训诂,遂附录其后,兼以音义为名”(《四库全书提要》)。其书凡例云:“今检屈宋音与《毛诗》同者八十余字,则提其本音直注云:详见《毛诗古音考》。其《毛诗》所无者一百五十余字,辄旁引他书以相质证,俾读者一游目于此,已得其大旨。至于本文韵脚,复注云古音某,庶几迎刃而解矣。凡此皆以发明古音,以见叶音之说谬也。”“余初录屈宋辞赋,只存其正文,不著注。友人谓无注难读,因取旧注删润之,间亦附以鄙意。然从前注楚辞者,或以一二句、三四句断章,虽解其义,而其韵混淆,未易晓也;如《离骚》屡次转韵,其韵之多有至八句、十二句为一韵者;《招魂》亦屡次转韵,韵之多有至十六句、二十句为一韵者。今余一以韵为断。若《惜往日》、《悲回风》,有以二十句、二十二句、二十四句为一韵者,其韵既长,不得不分而注之,然亦书于其下。其他二句、三句韵者,亦明书之。故一开卷若指诸掌,此则窃取之微意也。”是书焦颙序于万历甲寅(1614年),陈氏自序于万历癸丑(1613年)。有明刊本、《学津讨原》本、《一斋全书》本、武昌张氏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据《学津讨原》本影印本等。

猜你喜欢

  • 书经疏略

    六卷。清张沐(详见《周易疏略》)撰。《书经疏略》一书,从《尚书正义》本将书序分冠诸篇;又据古本把书序合为一篇,列于卷首。其次第则与孔安国传及郑玄所注百篇之序俱互有异同。其经文疏语,大多沿袭蔡沈集传之说

  • 南园诗选

    二卷。清何士颙撰。生卒年未详。何士颙,字南园。诸生。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载为:江南江都人。符保森《正雅集》载为:江苏江宁人。考王豫《群雅集》袁简斋大令云:“金陵有两诗人,一为陈古渔,一为何南园。陈诗

  • 庸言

    ①一卷。宋杨万里(详见《诚斋易传》)撰。是书为万里之语录,大体仿扬雄《法言》,与己之其他诗文相较,自为一体。《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词工意浅”。《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②十二卷。明黄佐(1490-1

  • 愧林漫录

    十卷。明瞿式耜(1590-1650)撰。瞿式耜字起田,常熟(属江苏省)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崇祯初擢户科给事中。后因事坐贬谪,废于家。福王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唐王监国,擢兵部右侍郎

  • 尚书家训

    八卷。清董色起撰。董色起字印韩,号缑山,河南洛阳人,顺治八年举人,官直隶沙河知县。书首有粘本盛序及自序,卷首还有两篇文字,分别记述了藏书及孔子履历、孔子删《书》之年及孔子功德。本书卷一、卷二为《虞书》

  • 田间易学

    十二卷。清钱澄之(1612-1694)撰。澄之原名秉镫,字钦光,自号田间老人。安徽桐城人。家世学易,明诸生,又曾经问道于黄道周。初撰一书,名为《易见》,因其避兵于闽地,失掉原本,后追忆其意撰一编,名为

  • 五音复字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复字”即重言字。是书依平水韵标目,取古韵的重言字,分韵隶之,并详加注释。搜采丰富,然条理不甚清晰,颇失于破碎繁琐。有《函海》本。

  • 雪庵清史

    五卷。明乐纯(生卒年不详)撰。乐纯,字思白(一说字自禾),号雪庵,自号天湖子,沙县(今福建省沙县)人。廪生,工书、画,善诗文,尤通古文辞,且博通经史,著有《雪庵清史》、《红雨楼集》等。此书共五卷,皆为

  • 类经

    三十二卷。明张介宾(1563-1640)撰。张介宾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随父游历京师(今北京),求学读书,拜名医金英(金梦石)学医、尽得其传。壮年投笔从戎,遍历我国

  • 何猿叟日记

    一卷。清代何绍基(生卒年不详)撰。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一号猿叟。道光进士,官编修,精于经史研究,尤工于书法。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正》、《诗文集》等。此书是作者在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