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密庵集

密庵集

八卷。明谢肃撰。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明史艺文志》、集竑《国史经籍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俱载谢肃有《密庵集》十卷。而传本久稀,藏书家罕著于录。惟《永乐大典》中所收谢肃《密庵集》八卷。其时谢肃没未久,而姚广寿等已录其遗集,与古人同列,知当时即重其文。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谢肃初谒贡师泰于吴山仰高亭,时贡方奉诏漕闽广粟,当泛舟大海,因与同载至海昌,留居州北,执经问难。凡一诗之出,一文之就,折衷论议,必当于理乃己。谢肃之学问渊源,实出师泰。集中《题天风海涛亭诗序》云:“用先师尚书贡公玩斋所咏诗一句为起,以仰止于公。又《师泰遗集》亦谢肃所刊行。均惓惓不忘其本。故所作古文词、格律具有法程。其在淮州寄人一诗,载所与同征修礼书者有张绅、杨翮等十人之名,为《明史·礼志》所未及。又《送行人蔡天英颁琉球周王印宝一诗》。考之《明史·外国传》,但有赐中山、山南、山北三王镀金银印一事,而不言曾遣行人。凡此之类,于考史尤有所裨益。故采掇编次,厘为八卷。戴良《序》说:“密庵五言古,则本之魏,歌行则遵李、杜,近体则祖少陵。他若山川之离合,土地之沿革,人物之废兴,可以正史策之讹谬补志之缺略,纪行之诗,可谓盛矣”。现有《永乐大典》本存世。

猜你喜欢

  • 本草集注叙录

    一卷。梁陶弘景(456-536)撰。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南京市东南)人,历宋、齐、梁三朝。博学多才,通儒道,工医学。著有《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等医书,原书久已

  • 秋锦山房词

    一卷。清李良年(1635-1694)撰。李良年字符曾,一字武曾,号秋锦,早年曾更姓名为虞兆潢,字法远。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诸生出身,家贫,游食四方。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不遇。后徐乾学聘

  • 苏盦文录

    二卷。《骈文录》五卷。《诗录》十八卷。《词录》一卷。清杨葆光(1830-?)撰。杨葆光字古醖,号苏盦,又号红豆词人。作者生平事迹不详,有《天台游记》。词人于光绪八年(1882)夏命小胥裒集,将咸丰十年

  • 莱芜县乡土志

    一卷。清何联甲编。何联甲,湖北安仁县人,拔贡出身,光绪三十年(1904)任莱芜县知县。莱芜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县陈甘雨,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3)知县钟国义,自此以后,即未有续者。

  • 谦山行年录

    一卷。清熊枚(1734-?)自撰。熊枚字汝调,晚号谦山,江西铅山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历任平凉、汝宁、顺德、保定等府知府,江苏臬司,安徽藩司,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署直隶总督,都察院御史等

  • 金坛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夏宗彝修,汪国凤等纂。夏宗彝,字怀清,清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五年任金坛知县,十一年以同知衔调补吴江知县。汪国凤,清进士,官至礼部主事。金坛古邑,旧属朱方,自唐始定县名,越宋、

  • 风月堂诗话

    二卷。宋朱弁(10851144)撰。生平详见《曲洧旧闻》辞目。是集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集前有朱弁自序,称其以使事羁绊漯河,追思昔游,风月之谈十仅省四五,纂次为二卷,乃成是集。书中多记元祐中

  • 蒙古玉匣记

    二卷。不著撰人。此书蒙古名为《新译通用玉匣记》,原为汉语本宗教类书,本出自道续藏、符录神道之类。后有人把此书整理译为蒙文,即为此书。书中首先载列了“宝金匣”一项,即汉本中法师迭择记,其次载列了“一切佛

  • 四书异同商

    不分卷。清黄鹤撰。鹤字汉皋,湖南新化人。是书搜罗甚博,上自汉唐注疏,下至学海堂经解。此外经史子集,奥义新解,采获略备。其例有四:合经旨者,列于首条,次为存异,又次为存疑,再次为驳正。间出己见,别为按语

  • 准斋杂说

    二卷。南宋吴如愚(生卒年不详)撰。吴如愚字子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以父荫补承信郎,监福州连江商税,再调常熟,解职返归故里。嘉熙二年(1238),经丞相乔行简奏荐,改授承信郎,差充秘阁校勘。他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