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宝刻丛编

宝刻丛编

二十卷。宋陈思撰。陈思(1225-1264),南宋理宗时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此书收录古碑,以《元丰九域志》京府州县为纲,其石刻在地理上可以确定的,分别按各路编辑;不详的,则附于卷末,并采录各家的考证附于下。有时卷内所载名称与目录所载不同,如目录上称镇江,而书中却称润州;目录称建康,而卷内称升州,等等。这是因为各家著录,都是据古碑的原题实录,陈思编书时,均引各家碑刻原文,所以出现地名错乱。所引各家考证,不注出自某书某集,而称作者的字或别名,如引自蔡君谟、王厚之、碧岫野人、养浩书室等等,使人弄不清到底引自何人。但在南宋偏安的情况下,陈思编这本书博采前闻,确实费了很大的工夫。宋时,因地志而兼碑刻者,以王象之《舆地碑目》最详,但河淮以北,概属缺如。但陈思这本书,对于诸道郡邑,纲目分析,沿革清楚,比王象之的书还要详备。有些碑刻,后世散佚不传的,在此书中仍可略知其大概。如曾南丰《集古录》、施氏《大观帖总释序》、《集古后录》、《诸道石刻录》、《复斋碑录》、《京兆金石录》、《访碑录》、《元丰碑目》、《资古绍志录》等等。有些碑录其他书均未刊载,而此书却刊载了,如《汝帖》十二卷、《慈恩雁塔唐人题名》十卷、以及《越州石氏帖目》等。《宝刻丛编》二十卷,经抄本流传,有些已佚缺。如第四卷京东北路、第九卷京兆府下、第十一卷秦凤路河东路、第十二卷淮南东路西路、第十六卷荆湖南路北路、第十七卷成都路等。其他,第十五卷江南东路饶州以下至江西西路,亦佚失其半;第十八卷梓州利川路,只剩下渠、巴、文三州,并错入京东西路、京西北路、淮南路诸碑。其余,还有多处错简。传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

猜你喜欢

  • 四书说注卮词

    十卷。清胡在用撰。在用乃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至湖北松滋县知县。该书名为“说注”,本是四书讲章,但于四书义理亦有所发挥。

  • 松崖医径

    二卷。明程玠(生卒年不详)撰。程玠,字文玉,号松崖,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成化甲辰(1484)进士,通九流医卜之学,著述较多,除此书外,另有《八门遁甲》、《眼科秘方》、《医论集粹》等书。此书卷上首先论

  • 古州厅志

    十卷首一卷,清余泽春修,余嵩庆等纂。余泽春,武陵人,曾任古州厅同知。光绪初,余泽春为同知,创议纂修志乘。延余嵩庆主其事。未竟去滇,携稿自随。又十年始以稿寄其门人陆渐鸿、陈之宫,遂付梓。《古州厅志》光绪

  • 胡绳集

    八卷。《诗钞》三卷,明范壶贞撰。范壶贞生卒年不详,字蓉裳,号淑英,苏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举人范选之女,胡畹生之妻。此书有明刻本《胡绳集》八卷,是用三色套板印刷而成的。卷首有范允临及陈继儒二人所作序

  • 春秋经传朔闰表发覆

    四卷。清施彦士(1775-1835)撰。彦士字容之,号朴斋,崇明(今上海崇明)人。清代学者、经学家。道光辛巳(1821)举人,官万全知县。究心经学,对天文、舆地用力尤勤,著有《推春秋日食法》、《读孟质

  • 周易本义通释

    十二卷。元胡炳文(1250-?)撰。胡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至大间(1308-1311),其族子为建明经书院,以处四方来学者。延祐中(1314-1320),受推荐任信州道一书院山

  • 五百家注音辩柳先生文集

    二十一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龙城录》二卷。《附录》八卷。宋魏仲举编。是书版式广狭,字画肥瘠,与所刻《五百家注昌黎集》无二致。是书前有评论、训诂、诸儒姓氏,但不足五百家。书中所引,仅有集

  • 姚文敏集

    八卷。明姚夔(1414-1473)撰。姚夔,字大章,桐庐(今浙江桐庐县)人。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景泰初,擢南京刑部右侍郎。天顺七年(1463)累进礼部尚书,改吏部,加太子太保。著

  • 养羊法

    一卷。汉卜式(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卜式,西汉河南人,早年从事畜牧业,多次捐助汉政府。武帝时被封为郎,官至御使大夫。《隋书·经籍志》农家类后有注说,梁代有《卜式养羊法》一卷,已亡佚。《续四库全书

  • 温州经籍志

    三十三卷,首一卷,外编二卷,辨误一卷,清孙诒让撰。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浙江瑞安人,著名学者、目录学家。同治六年(1867)中乡试,晚年主讲温州师范学校,任浙江教育学会会长。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