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孔丛子

孔丛子

三卷。别名《连丛》。旧题秦末儒生孔鲋撰,其生卒年不详。孔鲋字子鱼。《汉书·艺文志》作孔甲,或曰甲为鲋字。孔子八世孙。魏相子顺之子。秦并六国,召鲋为鲁国文通君少傅。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议令焚书,孔鲋怕遗典灭亡,与其弟子襄归藏书壁中。陈涉起兵于楚,聘孔鲋为博士,以目疾辞,著是书。搜集孔子以下子思、子上、子高、子顺等言行为六卷,二十一篇,明仲尼之旨。至汉孝武朝,太臧又以所著赋与书上下篇,合为一卷,附缀于后。《小尔雅》篇常为研究中国文字、训诂学者所引用。宋嘉祐中,宋咸作注。此书《汉书·艺文志》不载。三国魏王肃《圣证论》始引用。其说与王肃依托的伪《孔传》、《家语》同,故后人多疑此书为王肃或其门徒依托而作。《朱子语类》谓《孔丛子》文气软弱,不似西汉文字,盖其后人集先世遗文而成之。《隋书·经籍志》论《家语》有《孔丛》七卷。其序录释《孔丛》、《家语》并孔氏所传仲尼之旨。则其书出于唐以前。又《水经注》引《孔丛子》曰:“夫子墓茔方一里,在鲁城北六里泗水上。诸孔氏封五十余所,人名昭穆,不可复识。有铭碑三所,兽碣具存云云”。今本无此文,似非完帙。然其文与全书不类,且不似孔氏子孙语。其说不一,史无定论。其版本有浙江新刻影宋巾箱本,《汉魏丛书》三卷本。《四部丛刊》影印本。潮州郑氏龙溪精舍重刻《汉魏丛书》本,三卷。

猜你喜欢

  • 算数书

    无卷数,不知撰人。这是于1984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荆州城西门外张家山第247号西汉早期墓葬的一部竹简书。全书约有二百根竹简,其中一百八十根较完整,十余根已残破,总字数约七千余字,是一部写有六十多个小

  • 近光集

    二十八卷。清汪士鋐(1658-1723)编纂、徐修仁校注。汪士鋐,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少有文名。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第一,授修撰,官至右中允,入直南书房。善诗古文辞

  • 东皋杂记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内容所记皆为明代朝野杂事,间及经义及音律诗话。其中朝野杂事部分很有价值,关于史事者不少。如辨康定易储,薛瑄不谏,谓“崔铣修孝宗实录,亲见秘阁旧案,瑄衔下注以公出。”等等。尽管薛瑄并

  • 乐庵遗书

    四卷。南宋李衡(1100-1178)撰。李衡字彦平,号乐庵,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绍兴年间,进士及第,授吴江主簿,后知溧阳县。隆兴二年(1164)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知婺州、侍

  • 四书类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论语》、《孟子》原各为书,《孟子》至宋代取得经的地位,得与《论语》并立。宋人又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与之相配。宋淳熙年间,朱熹作《四书章句

  • 谭藏用诗集

    一卷,《集外诗》 一卷。宋谭用之(生卒年不详)撰。用之生平籍里不详,约唐末宋初人,字藏用。善为诗,太原王景绝南游嵩、洛,用之与之为友,以文章相砥砺。此书《新唐书·艺文志》、《全唐诗》等均有文载入,诗集

  • 西村十记

    一卷。明史鉴著。史鉴,明成化间松陵人,别号西村。此编十记一卷,内容为:临平山、宝石山、参寥泉、鄂王墓、飞来峰、韬光、三天竺寺、风篁岭、灵石山、烟霞洞、石屋洞、虎跑泉、玉岑山、六通寺、南屏山、玉泉寺、紫

  • 蒙求集注

    二卷。晋李瀚(生卒年不详)撰。李瀚生平始末亦不详。《五代史·桑维翰传》称:“初,李瀚为翰林学士,好饮而多酒过,晋高祖以为浮薄。”可能就是此人。陈振孙《书录解题》中曰:“补注蒙求八卷,徐子光撰。以李瀚蒙

  • 说文说

    一卷。清孙经世(1783-1832)撰。经世字济侯,号惕斋,惠安(今属福建)人。深研经义,精通小学,著作尚有《尔雅音疏》、《经典释文辨证》、《韵学溯源》、《诗韵订》、《说文会通》、《经传释词续编》等。

  • 兰曹读史日记

    四卷,明熊尚文撰。熊尚文,生卒年不详。字益中,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南)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举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兰曹读史日记》一书是他从各史书、传记中摘录旧文,上起唐尧,下迄元代,对其中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