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天原发微

天原发微

五卷。宋鲍云龙(1226-1296)撰。鲍云龙字景翔,号鲁斋,歙县(今属安徽省)人。宋宝祐六年(1258)举人,景定中(1260-1264)乡贡进士,居乡教授,入元不仕而终。其人博通五经,尤精于易,著有《筮草研几》、《大月令》等。鉴于秦汉以来探讨天道者或拘于数术,或沦于空虚不可知的状况,本书附会周易而研讨天人之关系,列诸儒之说于前而以己见辨论其下,拟《易大传》“天数二十有五”而立二十五篇,博考详究,条理分明。其具体内容是:《太极》篇论述道体,以太极为万物之本原;《动静》篇论述道用,讲万物之发展变化;《静动》篇论述用本于体,讲体用之关系;《辨方》篇论述方位,认为一年四季之运行必孕始于坎位;《元浑》篇讨论万物发展变化,认为万物终始皆表现天道运行;《分二》篇讲动静初分,即天地细缊;《衍五》篇讲阴阳再分,即两仪生四象;《观象》篇探讨四象各生两仪即四象生八卦之故;《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篇敷演邵雍之说,以日月星辰分别配四象;《天枢》篇讨论“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之故,以所余之一为北辰;《岁会》篇讲所谓“十二次”,即与“爻辰”说相关的太阳沿黄道绕地球而行所次之方位;《司气》篇讲七十二候,即易与历法的关系;《卦气》篇讲卦气说,认为焦延寿、京房之学为太元所出;《先后》篇论述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左右》篇讲“左旋右旋”之说;《二中》篇讲数字,认为五、六为天地之中;《阳复》篇讲复卦,认为“复”为天心;《数原》篇讲数字之变化,认为万变不出一理;《鬼神》篇论辩《易传》中所谓“鬼神”,认为后世所理解之鬼神多非其正;《变化》篇讲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变化,认为天有天之变化,人有人之变化,而以朱熹“主敬”之说作为结论。全书主要倾向是泛滥象数之说,且多取扬雄旧说为据,显得杂芜荒远。但其中于《易大传》义理亦颇有发明,于象数之学颇多补正,算得上一部有用之书。元元贞年间,郑昭祖刊行其书,方回、戴表元皆有序;明代有重刊本,对原书有所删改。今通行本为《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雅乐考

    二十卷。明韦焕(生卒年不详)撰。韦焕为常熟人,嘉靖年间官任福建仙游县教谕。是书杂引前代论乐之事,抄录成篇。前三卷题为《经书》,都是引六经中言乐之文,《论语》、《孟子》中言乐之文也详为记载。而对《左传》

  • 崔氏政论

    一卷。汉崔寔(?-约170)撰。崔寔,字子真,又名台,又字元始,涿郡安平(在今河北安平县)人。官拜尚书之职。《隋志》著录崔寔《正论》五卷,《旧唐志》作《政论》五卷。《正论》、《政论》不过是同书异名而已

  • 残本湖陵江氏集

    五卷。清江八斗(生卒年不详)编。江八斗,字四达,号纯夫,江西贵溪县人。其始祖公荣,宋建炎间官弋阳,迁居於贵溪湖陵,故世称湖陵江氏。其后仕宦颇盛。故八斗辑其先世诗文,分体编辑,以成此集。八斗之作亦载入其

  • 仓颉解诂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清任大椿辑。按《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无此书,惟《隋志》有郭璞《三仓注》三卷,见于诸书所引者,或称之为《郭璞注》,或称之为《郭璞解诂》,或称之为《

  • 松冈集

    十一卷。明姜洪(约1447前后在世)撰。姜洪,字启洪,号松冈,乐安(今江西乐安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宣德八年(1433)进士,改庶吉士,除检讨,升修撰。著有《松冈集》。是集凡十一卷。序二卷,记一卷

  • 壮学斋文集

    十二卷。清周树槐(1876-1858)撰。周树槐字星叔,湖南长沙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官山西沁源江西吉水县知县,年未五十致仕归。周树槐年二十四通籍,二十六作吏山西,阅三年,丁艰归里。归后尽烧

  • 旌异记

    十五卷。隋侯白(生卒年不详)撰。侯白字君素,魏郡(今河北临漳西南)人。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好为俳谐杂说。开皇中,举秀才,为儒林郎,文帝令于秘书修国史,后给五品食,月余而卒。作品除《旌异记》,还有笑话集

  • 万事足传奇

    二卷。明冯梦龙(1574-1646)撰。梦龙字犹龙,又字耳犹,号翔甫,别署龙子犹、姑苏词奴、墨憨斋主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崇祯初贡生,官丹徒训导,寿宁知县。梦龙才情跌宕,诗文藻丽,尤明经学,著述颇

  • 尹文子校本

    ①二卷。清严可均(1762-1843)撰。可均精于考据之学,曾著《说文长编》、《全唐文》、《铁桥漫稿》、《四录堂类集》、《孝经注》等。可均从《道藏》颠字四号录出《尹文子》,又据《群书治要》、《艺文类聚

  • 锡山书屋诗钞

    六卷。清谈恩浩撰。谈恩浩字蓉舫,年六十而卒。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本右姓,无锡望族,后因只重于诗歌,兼工杂作,田舍日亏,其穷愁郁结无所宣泄。致其诗词悲切,令人读而哀伤。此诗钞分五、七古,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