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札记
五卷。清范尔梅撰。尔梅字梅臣,号雪庵,山西洪洞人,雍正年间贡生。著有《读书小记》三十一卷,录于《四库全书》子部儒类。此书共五卷,系其《读书小记》之一种。卷一论朱子本义九图,八卦取象,上下经卦名次序,上下经卦变等歌,作者虽推崇朱子之说,但并不尽以为然。卷二以下,皆为经注,其注不全列经文,不字解句释,只例举某卦某爻某节,总论其大义,意在推阐心性理气之学,同时多引史事以相参证。今存濠上存古堂刊本。
五卷。清范尔梅撰。尔梅字梅臣,号雪庵,山西洪洞人,雍正年间贡生。著有《读书小记》三十一卷,录于《四库全书》子部儒类。此书共五卷,系其《读书小记》之一种。卷一论朱子本义九图,八卦取象,上下经卦名次序,上下经卦变等歌,作者虽推崇朱子之说,但并不尽以为然。卷二以下,皆为经注,其注不全列经文,不字解句释,只例举某卦某爻某节,总论其大义,意在推阐心性理气之学,同时多引史事以相参证。今存濠上存古堂刊本。
六十卷。清薛大训(生卒年不详)撰。薛大训,字六诂,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撰有《列仙通记》六十卷。《列仙通记》,原名《神仙通鉴》。继刘向《列仙传》之后,曾有葛洪《神仙传》、玉简《疑仙传》等书,记录古来神
五卷。清胡渭(详见《易图明辨》)撰。《洪范》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洪范口义》条。自汉以来,研治《洪范》者多有其人。渭研治《洪范》,以《洪范》为体,《禹贡》为用,互相推阐,以发明奉若天道
五十四卷。外录八卷。明徐象梅撰。象梅字仲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仁履不详。该书是记述两浙先贤事迹的专著。所录人物上起唐虞,下迄明代隆庆年间。分为二十二门,外录元元、《空空》二门,以载道释人物。该
三十七卷。明湛若水(详见《二礼经传测》)撰。陆氏认为,《春秋》乃“鲁史之文而列国之报”,与晋之《乘》、楚之《梼杌》属同一性质。所以治《春秋》者,“不必泥之于经,而考之于事;不必凿之于文,而求之于心。大
二卷。明高拱(1512-1578)撰。高拱,字肃卿,新郑人。累官累仕,官上柱国,大学士等。神宗时,为张居正、冯保所排挤,解职归田,后数年卒。高拱学问广博,著述甚富。有《春秋正旨》、《高文襄公集》四十四
一卷。清董含(1626?-?)撰。董含,字阆石,一字榕庵,号莼乡赘客。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顺治十二年(1654)中举人,顺治十八年进士。官于吏部,后因奏销案被罢黜,终生未再为官。著有《艺葵草堂诗稿》
十八卷。清黄之隽(1668-1748)撰。隽字石牧,号唐堂。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工诗、善作杂剧、传奇等。此集为作者早年所撰集。共十八卷。全书包括序一卷,诗十七卷。诗全部是集唐人诗句而成、序也是集唐人
五十四卷首一卷,清刘元熙修,李世芳纂。刘元熙,曾任宜宾县知县。李世芳,恩贡生。《宜宾县志》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全书五十四卷首一卷。其书无目录,共为多少卷难以稽考,今仅存三十八卷。卷首叙州知州张
八卷。清乾隆时官修。乾隆九年(1744),重修翰林院落成,高宗案临赐宴赋诗,因命掌院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纂辑本书。十二年成书。专记翰林院建制、设官、职掌,以及有关制度。全书共分八门,依次为:“临幸盛典
一卷。唐颜真卿撰,清黄奭辑。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祖籍山东临沂。师古五世孙。开元中举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卒赠司徒,谥文忠。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