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外科证治全生集

外科证治全生集

不分卷。清王维德(1669-1749)撰。王维德字洪绪,别号林屋山人、林屋散人、定定子。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世代医家,曾祖王若谷,曾广集有效之病科方剂汇集成册,作为传家之宝。王氏资质聪颖,幼承家学,博览医书,并旁涉星命、卜筮之书,学识颇广。在医学方面,通内、外、妇、儿各科。尤擅长外科。行医四十余年,临床效果卓著。此书又名《外科全生集》,自谓数十年诊治无一失误而全生,因以为名。是王氏根据家传四代外科经验编撰而成,全书六万七千字。分为六部分:论证、治法、医方、杂证、制药、医案。论证为论述痈疽诊治要点;治法按人体上、中、下三部分论述外科病证治疗;医方共载外科效方七十五首;杂证为记有内、外、妇、儿杂病验方四十八首;制药部分介绍了二百余种药物性能及其炮制。王氏临证善辨阴阳虚实,对阴疽的病机和辨证施治,尤有卓见。他反对当时一些医者只问所患部位属于何经,便循经投药,不分寒热,不辨阴阳虚实的偏见。因此,在本书中主张以阴阳为纲,把外科诸证分为阳证和阴证两大类,并分别对其病机、辨证和治疗加以阐发。如痈为阳症,疽为阴症等。而对阴症的鉴别和治疗,特别重视。他反对以寒凉清火之法治疗阴症。因此他创立了几个治疗阴疽的名方,如温补气血、开腠逐毒的阳和汤;开腠理、散寒凝的阳和丸;温散寒凝、解毒生肌的外敷剂阳和解凝膏和通关窍、活血解毒的犀黄丸等,用于治疗阴疽疗效甚好。这些方剂的创立是王氏在外科理、法、方、药上的一大贡献,至今仍为有价值的方剂。他以审察痈疽形色和浓汁的情况来辨别气血之盛衰、毒邪之轻重,亦卓有见识,理论阐述极为明晰。其消肿散结的小金丹,确有一定疗效,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小金片即依据小金丹减味而成。王氏治痈疡,反对滥用刀针,提出“以消为贵,以托为畏”。痈当清火败毒,消肿止痛,非溃者不可用托毒之法,而治疽则宜开腠理、散寒凝,溃者当温补排脓,兼通腠理,对外科内治颇有促进作用。然完全否定刀针排脓,反对使用丹药及抨击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一派“尽属刽徒”之论,显示了其思想保守一面。此书见解独特,为指导外科临证的重要方书之一。流传较广,至今仍为我们研究中医外科的重要参考书,颇有实用价值。有乾隆五年(1740)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扫叶山房刻本。

猜你喜欢

  • 翼正录

    四卷,明何思登撰。思登字一举,武昌(今属湖北省武汉市)人。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该书列举历代史事而论其得失,大旨在于废黜佛老之学的虚无荒诞,故取名为“翼正”。作者持论不为不醇,但

  • 六一诗话

    一卷。宋欧阳修(1007-1072)撰。作者生平见《毛诗本义》条。本书另有《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等别称。是作者退居汝阴时,熙宁四年(1071)致仕以后所作,可为晚年最后之笔。

  • 周易汇解衷翼

    十五卷。清许体元撰。许体元字御万,灵武人。其书大旨以象为主,对于每一卦都是先观本象,次观系辞所取之象。凡时义德用之所在,均在象中见之。许氏认为八卦有本象,有象中之象,有理中之象。又说象中象与理中象各有

  • 山带阁注楚辞

    清蒋骥(约1678-1745)撰。蒋骥,字涑塍,武进(今江苏武进县)人。少好学,每受时辈推赞。年二十,补县学生,与兄蒋文元、蒋芳洲、蒋鹏翮、蒋汾功俱获文誉,里人称“里中五蒋,后来居上”。但是其兄四人先

  • 周礼杜氏注

    二卷 汉杜子春(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杜子春,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尝从刘歆受《周礼》,“能通其读,颇识其说”,郑众、贾逵皆从受业。杜氏于《周礼》有说无书,郑玄《周礼注》引杜氏之说,乃从郑众

  • 鲁望集

    十二卷。明袁尊尼(1523-1574)撰。袁尊尼,字鲁望,江苏吴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官至山东提学副使。此集纯为七子之体,故王世贞序极称之。其诗多属朋友间问答,自我感怀之制,格局皆不大。

  • 名媛汇诗

    二十卷。明郑文昂编。郑文昂生平未详。闺秀著作,明人喜为编辑。然大抵辗转剿袭,体例略同。此书较《名媛诗归》等书,不过增入杂文。其余皆互相出入,伪误亦复相沿。

  • 明世学山

    四十一种,五十一卷。明郑梓编辑。郑梓字野洲,明中叶嘉靖时江苏武进(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其人曾受学于名儒唐顺之,为光扬百家之言而编辑《明世学山》五十种,丛书荟萃上自洪武、下至嘉庆近二百年间贤士大夫

  • 厚德录

    四卷。南宋李元纲撰。李元纲生平事迹详见《圣门事业图》。此书杂采诸家笔记杂说,记载廉洁官吏善政及州县诸多事例等,以垂范教人为善,故称《厚德录》。书中盛称因果报应,兼以神怪。如言张孝基以还产为山神,谓福州

  • 海钓遗风集

    四卷。明萧鸣凤(约1529前后在世)编。萧鸣凤字子廱,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副使。事迹具《明史本传》。鸣凤父显,字文明,别号海钓。永乐二年(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