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土官底簿

土官底簿

二卷。不著撰人姓名。朱彝尊《曝书亭集》中有是书跋,只称钞于海盐郑氏,亦未言作者为何人。本书专记明朝嘉靖以前各省土司之情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观其命名与缮写之式,疑当时案牍之文,而好事者录存之也。”从内容可以看出,本书是辑档案资料而成。书中载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湖广、广东之土司共三百六十三家,其中云南一百五十一家,广西一百六十七家,四川二十四家,贵州十五家,湖广五家,广东一家。各土司,均先列其名号,次述始授土职时间,再述世代因袭情况。本书的价值,首先是可补正史之不足。《明史·土司传》只列征伐刑政之大端,而于土司支派本末未能具晰,本书辞虽俚浅,而建置原委、历代因袭之状一一可征,足资考证。同时,书中反映的明政府对土司采取的驾驭措施,为研究明代土司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按明制,土司乃世职,土司承袭时,须逐级上报,分别由吏部、兵部奏准,颁发号纸(委任文书)。而本书所录,诸土司请袭之时,必以“并无世袭”之文上请,所奉谕旨亦必以“姑准任事,仍不世袭”为词。仅以云南为例,在一百五十一家土司中,有九十一家载有圣旨,明确称,“姑准任事”,“不准世袭”;只有极少数土司,如广西府土知府,阿迷州土知州明确“准世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明政府控制土司的一种手段,欲以示驾驭之权。这里反映的土司承袭的实际情况,与制度的规定有极大差距,正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本书原有文渊阁藏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出版《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收入本书。

猜你喜欢

  • 易经本义翼

    十二卷。不标撰人名氏。只是卷首题签说,“苏州府学附生曹澐手辑吴敬庵《羲经本义》二十本,上大宗师鉴定。今呈到十九本。其一本系图说,因绘画不及,俟于原本录出补送呈”等等。可能是江南诸生录送提学之本,不知道

  • 直道编

    八卷。明陈怡编。陈怡,吴县(今属江苏)人,生平仕履不详。其祖父陈祚,字永锡,永乐进士,授河南布政司参议,因事落职。洪熙初年,起为监察御史,终于福建按察司佥事。陈祚在诸官任内,很有清直之声。为旌扬其祖的

  • 书隐丛说

    十九卷。清袁栋(生卒年不详)撰。袁栋字国柱,号漫恬,吴江(今江苏省吴江县)人。乾隆时监生,袁栋专心古学,深于研究刘、杜、郑、马四家之书,工诗词,善隶书,书、竹、石、亦佳,著书三十余种。有《漫恬诗钞》、

  • 泰定养生主论

    十六卷。元王珪(生卒年不详)撰。王珪字均章,号中阳老人,又号洞虚子、吴郡(今浙江杭州)人。四十岁时隐居于虞山下。明晓医理及养生之道。此书书名取自《庄子》“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及《养生主》之语。书前有王氏

  • 济阳县续志

    八卷。清解元才修,邢其谏纂。解元才,山西朔州籍,江西吉水人。出身进士,顺治四年(1647)任济阳知县,后升户部主事。邢其谏字艾高,邑人,泰昌年间贡生,官至知州,邑之耆硕。按济阳县志,创修于明成化邑令张

  • 读画斋丛书

    八集,四十六种,一百九十九卷。清顾修编辑。顾修字菉崖,又字仲欧,号松泉,浙江石门(今浙江桐乡南)人。诸生出身,工诗画,好藏书,读书钞书终日不倦,著有《读画斋学语草》等。其书斋名《读画斋》,以其所藏书汇

  • 丁酉北闱大狱纪略

    见《顺治丁酉北闱大狱纪略》。

  • 豫军纪略

    十二卷。清尹耕云撰。尹耘云生卒年不详,字瞻甫,号杏农,江苏睢宁人,后迁桃源。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任礼部主事,后任河南河陕汝道。捻军起义后,河南巡抚李鹤年组建毅军和嵩武军共两万余人,和捻军作战。

  • 子之还兮,遭我乎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子之茂兮,遭我乎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子之昌兮,遭我乎貂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 疏香馆法帖

    四卷。清金艺原辑。金芝原字寿潜,此为刻明清人书各二卷。第一卷为明代沈周、吴宽、祝允明、文征明、王宠等人书。第二卷为明代董其昌书。第三卷为明代姜宸英、释正谊、恽寿平、汪士鋐。第四卷缺。此帖选书颇精,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