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集说

四书集说

不分卷。清李道南撰。李道南字静斋,江苏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官至刑部主事。是书系其家居时所纂,首有序谓“四子书之精微,尽发于朱子之大注、《或问》、《语类》。是本所集,上自程朱语录之微言,下逮元明诸儒之名论,无不博采慎择。我朝李厚庵简而精,陆稼书质而醇,不失朱子之旨。其余诸家,纯杂各半,所择较严。”书中不录大注,经文后低一格录朱子之说;朱说后又低一格,录诸家之说,间或有按语,也附诸家之后,作双行小字。书中引吕留良说,不敢名之,称曰语溪。又多引时文语,盖沿明人讲义之习,也可能是为课生徒作时文计,指示较切。所集众说,虽多陈言,尚能简净。其自出己见,能发前人所未发,惜不多。该书有乾隆三十年(1765)刊本。

二十八卷。明徐养元、赵渔同撰。养元字长善,渔字问源,都是唐山(今河北唐山)人,崇祯十六年(1643)同榜进士。此书汇集朱子《四书或问》及《四书存疑》、《四书大全》诸书以及诸家之说而成,讲解四书,无独到之处,不出流俗讲章而已。

猜你喜欢

  • 集解孝经

    一卷。晋谢万撰。清马国翰编辑。谢万字万石,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官至散骑常侍,为谢安之弟。隋《经籍志》载:“《集解孝经》一卷,谢万注”,唐志则只载谢万注,不云集解,卷数相同。邢昺正义引四节,马国

  • 聿修堂遗书记

    一卷。日本丹波元简(1755-1810)撰。丹波元简,字廉夫,号乐窗,出身世医之家,著述甚多。其书大都汇刻于聿修堂丛书中,此书未收入。作者校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辑成此书。校本所据为元刊本、抄本、

  • 叶玉成全集

    四卷。《附录》二卷。明叶永盛(约1604年前后在世)撰。永盛,字子沐,安徽泾县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著有《叶玉成全集》。该集共四卷,杂文一卷、奏疏三卷,为其裔孙叶

  • 经义知新记

    一卷。清汪中(1744一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扬州市)人,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诸生。七岁而孤,家贫不能上学,母亲邹氏授以小学、四子书。稍长,入书店当学徒,因此遍读经史百家,于是成为

  • 澹轩集

    八卷。宋李吕(1122-1198)撰。李吕,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今福建光泽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唯周必大《平园续稿》载所作吕墓志一篇,称其“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至七十七而卒

  • 黄帝阴符经讲义

    见夏元鼎《阴符经讲义》。

  • 海宁县志

    ①九卷,首一卷。清蔡完纂修。蔡完号古亭,麻城(今湖北省)人,举人嘉靖三十三年任海宁知县。《海宁县志》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此篇是在永乐旧稿的基础上完成的,虽子目稍有些繁琐,但收辑详备,可称明

  • 周易解简要

    六卷。清张矩撰。矩字濂方,巴陵(今湖南岳阳县)人,乾隆时举人,官至耒阳训导。此书以朱子本义为宗,后列其解,若本义无注则本程传及诸儒论说为解,其义必与本义相符。今存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本。

  • 骈体文钞

    三十一卷。清李兆洛(1769-1841)编。李兆洛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进士,授安徽凤台知县。工诗古文,尤长舆地之学。著有《养一斋文集》、《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历代舆地沿

  • 易举管窥

    ①一卷,清章芝撰。章芝字非灵,泾县人。全书原共四册,首册有图有说,其余三册则逐卦诠释。其同乡赵绍祖认为首册错综互变之义,诚有诸儒所未备者。故首先刊印,取名《管窥》。实际上章氏之说,前人皆有论述,故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