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会要

唐会要

一百卷,五代王溥撰。王溥(922-982),字齐物,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五代后周至宋初“十年作相”,又是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后汉乾珰元年(948),状元及第。隐帝即位后,为枢密使、同平章事郭威幕僚,随郭威征讨三叛。郭威以后周代汉,王溥累官户部侍郎,由翰林学士改端明殿学士。显德元年(954),郭威病危,委任王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进入宰相班子。周世宗继位后,王溥力赞亲征北汉,三征淮南,推动了后周“混一天下”的进程。显德六年(959),周世宗病逝,薛帝即位。作为监修国史的宰相,王溥上表请修《世宗实录》,撰成四十卷。建隆元年(960),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王溥以宰相进位司空,以个人之力撰录成《唐会要》一百卷、《五代会要》三十卷。后又“三迁一品”,自太子太保迁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宋太宗继位,封祁国公,卒后谥为文献。早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苏冕兄弟便纂集唐高祖至德宗九朝沿革损益之制,撰成《会要》四十卷。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宰相崔铉主持纂集唐德宗以下至宣宗朝的典制故实,撰成了《续会要》四十卷。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周世宗命窦俨编纂《大周通礼》,窦俨奏请“依唐《会要》门类,上自五帝,迄于圣朝,悉命编次。”(《玉海》卷六九《礼仪》)王溥在这样的背景下,取苏冕《会要》和崔铉《续会要》,重新厘订,又采集唐宣宗以下史事,编纂成一百卷。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正月献上。因当时苏冕《会要》、崔铉《续会要》尚存,故称该书为《新编唐会要》。最迟不过宋仁宗庆历年间,即在苏州刻印刊行。元、明两朝,几乎不见流传。苏冕、崔铉两书,约在此时亡佚。王溥新编,也出现缺卷和错杂。全书大体含帝系、礼、宫殿、舆服、乐、学校、刑、历象、封建、佛道、官制、食货、四裔等基本方面,分540余目,记各类沿革损益之制,亦兼载事迹。其有细琐典故不能确定立目者,则别为“杂录”或“杂记”,附于相关各目之后,约30处。记述之中,又间录苏冕驳议若干则。该书最可宝贵的价值在于,它实际上保存了苏冕、崔铉二书的原始素材。《旧唐书》中的音乐、天文、五行、舆服、食货等志以及南蛮、西南蛮、西戎、北狄等列传,大部分内容与今本《唐会要》记述全同,甚至连文字都如出一辙。研洽唐代典故,玄宗以前《通典》所记为早,玄宗以后则该书为最早,价值自在两《唐书》之上。该书刻本至清初已属罕见,仅常熟钱氏写本,亦非足本。乾隆年间,四库馆搜访遗书,汪启淑所进抄本较钱氏写本,卷九二不残缺,卷九三、九四两卷首尾完具,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为清代第一个刻本,成为通行本。同治年间,江苏书局翻刻,校勘颇精,改正了其中一些错处,为清代最后一个刻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学丛书”本,即以聚珍本为底本。1955年,中华书局又用商务印书馆纸型重印出版。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江苏书局本为底本,参以聚珍本和上海图书馆藏的四个抄本,校点出版,并附录《玉海》中的《唐会要》佚文36条,按原目编次。

猜你喜欢

  • 常州府志

    三十八卷,首一卷。清于琨修,陈玉璂纂。于琨,字景刘,清顺天府大兴(北京市大兴县)人,曾任秘书院中书舍人、湖州府同知、福建盐运司运司,康熙二十九年升常州知府。陈玉璂,字赓明,号椒峰,武进人。康熙六年进士

  • 笥河诗集

    二十卷。清朱筠(1729-1781)撰。朱筠字竹君,一字美叔,号笥河,朱珪弟。大兴(属北京地区)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安徽学政。筠博闻宏览,好奖掖后进。所居椒花吟舫,聚书数

  • 读孙卿子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撰。是书为读诸子札记第八种,其内容多补正王念孙、俞樾、王先谦诸家之说,义多平允。以《成相》篇论之,“险陂倾侧此之疑”。俞训“疑”为“止”;鸿庆以“疑或之”,最为明显。又“莫不理续势持”。

  • 新书

    见《心书》。

  • 愍忠录

    二卷。撰者不详。该书记北都、保定、陕甘、山西、南都等地明末死难诸臣,前有叶晴峰序。现有《崇祯丛书十种》本。

  • 西崖经说

    一卷。清末顾成章撰。成章字詠植,江苏省武进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卷首有俞樾序,称其为顾成章年少之作,已卓卓可传,异时当必有进于是者。但后来并未见继此之大作问世。其中谓《尚书·仲虺之诰》中“汤放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一卷。清徐大椿(1693-1771)撰。徐大椿原名大业,字灵胎,晚号回溪圣人。吴江(今属江苏)人。祖父徐釠曾做过翰林检讨。据说大椿自幼在祖父教导下,精读诗书,考中秀才,但其深恶科举制度的腐败,讨厌利欲

  • 潜室札记

    二卷。清刁包(1603~1669)撰。刁包字蒙吉,号六用居士,祁州(今河北无极)人。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再试不第,遂弃举子业,以著述讲学为事。清兵入关,隐居不出,于城隅建斋曰“潜室”,闭户读书

  • 兴国州志

    ①七卷,明唐宁修,林爱民纂,唐宁,字松泉,河南怀远人,举人,官兴国州知州。林爱民,字惟牧。福建福宁人,进士,以户部主事谪为兴国同知。宋绍熙四年(1193),知军赵善宣始纂图志六卷,或名潘廷立修,实为二

  • 广成集

    十二卷。唐杜光庭(850-933)撰。杜光庭字圣宾,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性喜读书,好为辞章。懿宗设万言科选士,不中,入天台为道士。喜宗至蜀,召见,赐紫服,充麟德殿文章应制。王建建后蜀,为金紫光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