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传义合订

周易传义合订

十二卷。清朱轼(1665-1736)撰。朱轼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44)进士。官至大学士,谥号文端。此书因程颐《易传》、朱熹《易本义》互有异同,故互相参照编为一本,不再两说均可,以致互有异同,各有歧义。只是两义各有发明,能够并行不悖的,仍然全部收录,并附有诸儒之论。诸儒之论确实有胜过程传朱子本义者,便舍去程、朱之说,而从诸儒之论,朱轼自己的见解也附于其后。其凡例说,遗象言理,从王弼开始,然易者象也,有象才有理,理从象生。孔子《彖》、《象》二传,何尝不是言象,雷风山泽以及乾马坤牛震龙巽鸡等等,均为象。就是卦之刚柔上下应比承乘亦没有不是象的。丢掉象去言理,不知理在何处。《易》道取类大,精粗巨细,无所不有,即便纳甲飞伏等等术数之学,不能说非《易》之一端,更何况中爻互卦倒巽倒兑厚离厚坎之象,均是卦体显而易明者。又称卦有对易反易。反易之义,先儒言之详备,来知德把它称为卦综是错误的。又说程颐不取卦变,说所有的卦都来自乾坤,然合之《彖传》,究竟未能完全一致。今皆遵从朱子的一阴一阳出自《姤》、《复》之说。又说宋、元以来易图不少于数千种,但与四圣人的精义,全都无关,今一概不予收录。只条分缕析朱子各图之义,但仍不载诸图等等。全书宗旨,均于此可见。此书朱轼在世时未能刊行。乾隆丁巳,两广总督鄂弥达校付刊刻。乾隆为其作序,称此书简明精当,博广而无枝蔓,钩深探赜而不穿凿附会。有鄂氏刻本、乾隆刻本,《高安全书》本,收入《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 二谷读书记

    二卷。明侯一元(生卒年不详)撰。候一元字舜举,乐清(今属浙江)人。嘉靖十七年(1538)中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此编为作者的读书杂记。书中多为阐发《四书》的宗旨大义,大抵多为前人所言,无更多新义。而对

  • 钦定仪礼义疏

    四十八卷。清鄂尔泰等奉旨撰。1748年钦定《三礼义疏》第二部。此书诠释七例:“正义”、“辨正”、“通论”、“余论”、“存疑”、“存异”、“总论”,与《钦定周官义疏》同。分经文四十卷,冠以《纲领》、《释

  • 管子杂志

    十二卷。清王念孙(1744-1832)撰。王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乾隆年间中进士,官永定河道。曾撰写阐明古义、校正文字的《读书杂志》。《管子杂志》就是《读书杂志》中的第五种书。王念孙在撰写

  • 四朝人物略

    六卷。清孙承泽(详见《尚书集解》)撰。记载汉唐以来名人。第一至五卷为汉至宋代人物,照录《名臣录》之文;第六卷记明代人物,皆用明刘基等人著述编成。孙承泽长于掌故、鉴赏,于史则非其所长,故本书只是抄录前人

  • 周易图书质疑

    二十四卷。清赵继序撰。赵继序号易门,安徽休宁人。乾隆六年(1741)中举人。另著有《汉儒传经说》、《孔门弟子考》及诗文集。此书以象数言易,而不主张陈抟、邵雍河洛之说。认为作图者本于《易》,反谓作《易》

  • 四明文献录

    一卷。黄润玉(1389-1477)撰。黄润玉字孟清,鄞(今浙江宁波)人。少以孝称。永乐举人。官至广西提学佥事,有政绩。明代学者。学者称南山先生。《四明文献录》主要署录与四明(今浙江宁波)有关者的著作。

  • 续辑咸宁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陈树楠、诸可权修,钱光奎等纂。陈树楠,字筱园,陕西郿县人,进士,官咸宁知县。诸可权,字肖菊,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贡生,继陈树楠任。光绪间,陈树楠莅任,延邑钱光奎等补修邑乘,搜求旧本,

  • 养晦堂集

    十二卷。清刘蓉(1816-1873)撰。刘蓉字,孟蓉,号霞仙,湖南湘乡人。初佐曾国藩戎幕,官至陕西巡抚。后因挫于军事罢职。著作有《思辨录疑义》等。所著《养晦堂集》,有诗集二卷,文集十卷。诗集按诗题计,

  • 四分律比丘尼钞

    六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四分律比丘尼钞》撰成于贞观十九年(645),有三十章,分为三卷。天津刻经处据三卷本开为六卷。卷分劝学篇,释聚篇、结界篇、集众篇、足数篇、爱欲篇、

  • 明十六种小传

    四卷。明江盈科撰。盈科字进士,号绿萝山人。湖广桃源(今属湖南)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四川提学副使。该书乃是采辑明代轶事的一部著作。内容分四纲十六目。一曰四维,分忠、孝、廉、节四目。二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