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同文算指

同文算指

前编二卷,通编八卷。明利玛窦(详见《几何原本》)与李之藻(1565-1630)译。李之藻,字振之,又字我存,号凉庵,仁和(今杭州)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员外郎。曾从利玛窦学习西详历法,并与徐光启友善。与利玛窦合作翻译《浑盖通宪图说》(1607),《圆容较义》(1608),《同文算指》前编、通编(1613),还将当时传入我国的西洋著作译文二十种编成《天学初函》,流传极广。1629年诏与徐光启同修历法。《同文算指》依据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的,全书分“前编”、“通编”、“别编”(“别编”未刊入刻本),李之藻自序云:“前编,举要则思已过半;通编稍演其例以通俚俗,间取九章补缀而卒不出原书之范围;别编则测圜诸术,存之以俟同志。”前编系统介绍西洋笔算的定位法、加减乘除四则等算法。通编共八卷十八节,为全书中心内容,论述分数、比例、级数求和、“盈朒”、“方程”、“开方”、“带从开方”等算法。其中加、减、乘法同于今法,除法则为“帆船法”;“验算”之法为中算所缺,除常见验算法外,还有一种“九减”法为首次引入。分数记法与中西常见之法正相反,母在子上,多有不便。全书除笔算形式之外,其他算法大都为中算古已有之,未见新意,且未使用阿拉伯数码,仍用汉字记数。该书为介绍欧洲笔算第一部著作,对后来算术影响很大,清代中算家极为重视,避其之短,使笔算渐臻完善,推广普及。后收入《四库全书》。1613年该书初刻出版,初刊本现存故宫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后为李之藻收入《天学初函》中;光绪二十二年(1896)被邵蕙沅收入《中西算学丛书初编》中,有上海鸿宝斋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南海集

    二卷。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生平详见《蚕尾集》(辞目)。是集凡二卷,为士祯奉使祭告南海来往途中所作。上卷所录由京师至广州之作,下卷所录则由广州至其家新城之诗。赵执信作《谈龙录》单摘取

  • 清源县志

    二卷。清和羹修,王灏儒纂。和羹,字涵庵,河北内丘县人。出身副贡,顺治十五年(1658)任清源县知县。王灏儒,字心孩,邑人,赐进士第,官至山东兖州府曹州知州。两人皆为官清政,且善诗文。和羹任知县后,十分

  • 西樵游览记

    十四卷。清刘子秀撰。刘子秀,字振天,号南畲,广东顺德人。《西樵游览记》清刻本,共十四卷。分为十二门。曰名胜上下。曰峰峦。曰岩洞。曰溪泉。曰台石(附采石)。曰院馆(附亭宇)。曰山村(附坊表、祠墓、关梁、

  • 古今记林

    二十九卷。清汪士汉(生卒年不详)撰。汪士汉著有《秘书》二十一种。本书杂录正史以及百家之书,随笔摘录,编辑而成。全书分二十七类。作者自谓其义例有二:一纪淑慝以示劝戒,一搜瑰琦以资见闻。其资料似从类书中抄

  • 河洛先天图说

    二卷。清刘天真撰。刘天真字汝迪,号去伪,兴国州人。由岁贡生官任安仁县训导。其讲《易》,大旨认为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其六七八九之数,乃一二三四倚五而成。盖即参天两地而倚数之说。张尚瑗序之说

  • 永嘉诗人祠堂丛刻

    十三种,三十卷。冒广生(1873-1959)编。冒广生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光绪年间举人,曾任刑部郎中、农工商部郎中。辛亥革命后,曾任上海太炎文学院教授等。建国后,任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特约顾问。

  • 崇祯存实疏钞

    八卷。不著编者名氏。是书记崇祯六年正月中一月奏疏。崇祯一朝,本无实录,清修明史,先作崇祯长编,故以此疏钞,先存其实,当时史官,所搜辑付钞以备参考,是书虽记述明季政治,而当时用人行政出纳诏告之辞,陟黜升

  • 冷红词

    四卷。附《绝妙好词校录》一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文焯生平见《瘦碧词》辞目。《冷红词》按编年始于光绪十五年(1889),迄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辑词共一百四十五阙。其词深美宏约。文

  • 四书质疑

    ① 五卷。清陈梓撰。陈梓字古民,濮川人。是书首有梓自序,末有后序,又有谢秀岚跋序云“孔孟以后,折衷于紫阳。紫阳以后,折衷于杨园”。卷五附读书记疑,除朱子外,并及陆稼书、吕晚村、凌谕安三家。论四书,谓唯

  • 东观汉记

    二十四卷。《隋书·经籍志》称长水校尉刘珍等人撰,今考证刘珍未尝做过长水校尉,且此书开始于明帝时,更不能将刘珍写在编撰者之首。《后汉书·班固传》载明帝诏班固与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