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韵标准

古韵标准

四卷。清江永撰著、戴震参订。江永(1681-1762)字慎修,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江氏于仕途不得志,六十二岁始成贡生。一生专究学问,潜心著述。通《三礼》,晓乐律,治经以考据见长,开皖派之风气。著《周礼释义举要》、《礼书纲目》、《礼记训义择言》、《四声切韵表》、《音学辨微》、《春秋地理考实》、《群经补义》、《乡党图考》、《推步法解》、《律吕阐微》等多种。休宁戴震尽传其学,世称“江戴”。江永以前研究古音的人多不区分时代,把《诗经》、《楚辞》跟汉魏六朝唐宋等不同时代的韵文相提并论,江永则以《诗经》用韵为研究古韵的主要根据,以经传骚子为佐证。标准确定之后,方便于与后代声韵相比较,因之本书命名为《古韵标准》。江氏《古韵标准例言》云:“《三百篇》者,古音之丛,亦百世用韵之准。稽其入韵之字,凡千九百有奇,同今音者十七,异今音者十三。试用治丝之法,分析其绪,比合其类,综以部居,纬以今韵,古音然。其间不无方语差池、临文假借,案之部分,间有出入之篇章,然亦可指数矣。以《诗》为主,经传骚子为证,《诗》未用而古今韵异者,采他书附益之。标准既定,由是可考古人韵语,别其同异;又可考屈宋辞赋、汉魏六朝唐宋诸家有韵之文,审其流变,断其是非。”江氏研究古音与顾氏不尽同,顾氏只凭考据,江氏则兼及审音,他批评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又谓顾氏“天之未丧斯文,必有圣人复起,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者”之论是错误的。盖“古人之音虽或存方音之中,然今音通行既久,岂能以一隅者概之天下?”因此“顾氏《音学五书》与愚之《古韵标准》皆考古存古之书,非能使之复古也。”江氏所论极是,古音学的性质从此方明确清晰起来。江氏分古韵为十三部,他分部的特点有四:①真元分部;②侵谈分部;③宵幽分部;④侯鱼分部。顾氏三部分成六部的理论根据是弇侈分立。所谓弇,就是比较闭口;所谓侈,就是比较开口。江氏分入声为八部,即①屋部、②质部、③月部、④铎部、⑤锡部、⑥职部、⑦缉部、⑧叶部。对于声调,江氏主张“平自韵平,上去入自韵上去入者恒也。亦有一章两声或三四声者,随其声讽诵“咏歌,亦自谐适,不必皆出一声。如后人诗余歌曲,正杂用四声,《诗》韵何独不然?”认为古有四声,但四声可以杂用。《古韵标准》卷首有《诗韵举例》一篇。江氏云:“韵本无例,《诗》用韵变动不居,众体不同则例生焉。不明体例将有误读韵者,故先举此以发其凡,自是而古韵可求,其非韵者亦不致强叶误读矣。”江氏所归纳的《诗经》韵例有:①连句韵、②间句韵、③一章一韵、④一章易韵、⑤隔韵、⑥三句隔韵、⑦四声通韵、⑧三句见韵、⑨四句见韵、⑩五句见韵、⑾隔数句遥韵、⑿隔韵遥韵、⒀隔章尾句遥韵、⒁隔章章首遥韵、⒂分应韵、⒃交错韵、⒄句中韵、⒅叠句韵。顾氏于字的归类所以不尽妥当,原因即在于对《诗经》韵例未加详辨,以致把非韵字误为韵字,把换韵的看作是一韵到底的,把韵字误为非韵字等。江永对《诗经》韵例详加辨析归纳是很有意义的,这也是江氏识见高出顾氏之处。另外,江氏注音概用反切不用直音,较前人以己意推测古读、用直音注音高明多矣。《古韵标准》一书既能采择前人的长处,又有个人独到见解,遂成一家之言,为学者所重视。本书最早的刻本是乾隆辛卯(1771年)李文藻在潮阳所刻《贷园丛书》本,此本颇有讹误。另有《墨海金壶丛书》本、《守山阁丛书》本、《粤雅堂丛书》本等多种。1982年中华书局据咸丰辛亥(1851年)沔阳陆建瀛覆刻本影印,此本有周祖谟所作“前言”,对江氏古音学说有精当的评价。

猜你喜欢

  • 蕉窗九录

    无卷数。旧本题明项元汴(1525-1590)撰。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山人。秀水(今属浙江省)人。项元汴工绘画,尤精于鉴赏。其所藏法书、名画,极一时之盛,以天籁阁项墨林印记识之。万历间卒。著有《蕉窗九录

  • 读雪山房唐诗钞

    三十四卷。清管世铭(1738-1798)编选。管世铭,字缄若,号韫山。江苏武进人。乾隆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郎中、旋擢御史。精诗古文,深于经术。有《韫山堂诗文集》。此集选诗三千九百余篇,比较全面地反映

  • 蠡海集

    一卷。旧本题宋王逵撰。宋朝名王逵者有三人,一是宋仁宗时人,曾官江南西路转运使,调淮南转运使。包拯曾连具七章弹之,极斥其贪鄙酷虐,以此之人,不像能著书立说之人。二是濮阳人,天禧三年进士,官刑部郎中。其所

  • 周易象义

    十二卷。宋丁易东撰。此版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残卷。此本则为宋刊本,胜于辑本,故列出。宋刻大半较真,可补辑本之佚。书首题“武陵丁易东象义”。凡上下经为二卷,又每卷各分子卷。三传十篇为十卷。前有自序

  • 宝应名胜纪略

    二卷。清刘中柱撰。宝应旧志久佚,吴志作于明万历间。其后流寇不断,天灾频频,名胜古迹,付之荒烟蔓草。刘中柱自负才藻,通敏好学,纪略文隽异,多新语、其自序中称:著书立说,皆古人不得志时所为,晨昏风雨,独坐

  • 尚友堂集

    二卷。《忠谏遗稿》一卷。明林秉汉(?-1603?)撰。林秉汉,字伯昭,一字聚五,福建长泰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广东。卒赠太仆寺卿,谥文端。著有《尚有堂集》等。据张

  • 谈谐

    一卷,宋陈日华(约1182年前后在世)撰。陈日华,生平、生卒年均不详。他的夫人是当时著名的女词人。陈日华著有《金渊利木》八卷、《诗话》一卷与本书。《谈谐》所记皆俳优嘲弄之语、乃小说一格。《四库全书总目

  • 无求子伤寒活人书

    见《类证活人书》。

  • 本经疏证 本经续疏 本经序疏要

    《本经疏证》十二卷,《本经续疏》、《本经序疏要》八卷。清邹澍(1790-1844)撰。邹澍字润安,号闰庵,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博览群书,精诗文,通医理。著有《伤寒通解》、《伤寒金匮方解》、《医经

  • 山居代膺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共一卷,分山居、园居、舟居、游居、瓢居、独居、酣居、宵居、睡居、病居十个子目,引前人闲适之语以应附之,其意以示客,故名《山居代膺》。其所引书,有明末陈继儒的《岩栖幽事》。传本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