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韵标准

古韵标准

四卷。清江永撰著、戴震参订。江永(1681-1762)字慎修,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江氏于仕途不得志,六十二岁始成贡生。一生专究学问,潜心著述。通《三礼》,晓乐律,治经以考据见长,开皖派之风气。著《周礼释义举要》、《礼书纲目》、《礼记训义择言》、《四声切韵表》、《音学辨微》、《春秋地理考实》、《群经补义》、《乡党图考》、《推步法解》、《律吕阐微》等多种。休宁戴震尽传其学,世称“江戴”。江永以前研究古音的人多不区分时代,把《诗经》、《楚辞》跟汉魏六朝唐宋等不同时代的韵文相提并论,江永则以《诗经》用韵为研究古韵的主要根据,以经传骚子为佐证。标准确定之后,方便于与后代声韵相比较,因之本书命名为《古韵标准》。江氏《古韵标准例言》云:“《三百篇》者,古音之丛,亦百世用韵之准。稽其入韵之字,凡千九百有奇,同今音者十七,异今音者十三。试用治丝之法,分析其绪,比合其类,综以部居,纬以今韵,古音然。其间不无方语差池、临文假借,案之部分,间有出入之篇章,然亦可指数矣。以《诗》为主,经传骚子为证,《诗》未用而古今韵异者,采他书附益之。标准既定,由是可考古人韵语,别其同异;又可考屈宋辞赋、汉魏六朝唐宋诸家有韵之文,审其流变,断其是非。”江氏研究古音与顾氏不尽同,顾氏只凭考据,江氏则兼及审音,他批评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又谓顾氏“天之未丧斯文,必有圣人复起,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者”之论是错误的。盖“古人之音虽或存方音之中,然今音通行既久,岂能以一隅者概之天下?”因此“顾氏《音学五书》与愚之《古韵标准》皆考古存古之书,非能使之复古也。”江氏所论极是,古音学的性质从此方明确清晰起来。江氏分古韵为十三部,他分部的特点有四:①真元分部;②侵谈分部;③宵幽分部;④侯鱼分部。顾氏三部分成六部的理论根据是弇侈分立。所谓弇,就是比较闭口;所谓侈,就是比较开口。江氏分入声为八部,即①屋部、②质部、③月部、④铎部、⑤锡部、⑥职部、⑦缉部、⑧叶部。对于声调,江氏主张“平自韵平,上去入自韵上去入者恒也。亦有一章两声或三四声者,随其声讽诵“咏歌,亦自谐适,不必皆出一声。如后人诗余歌曲,正杂用四声,《诗》韵何独不然?”认为古有四声,但四声可以杂用。《古韵标准》卷首有《诗韵举例》一篇。江氏云:“韵本无例,《诗》用韵变动不居,众体不同则例生焉。不明体例将有误读韵者,故先举此以发其凡,自是而古韵可求,其非韵者亦不致强叶误读矣。”江氏所归纳的《诗经》韵例有:①连句韵、②间句韵、③一章一韵、④一章易韵、⑤隔韵、⑥三句隔韵、⑦四声通韵、⑧三句见韵、⑨四句见韵、⑩五句见韵、⑾隔数句遥韵、⑿隔韵遥韵、⒀隔章尾句遥韵、⒁隔章章首遥韵、⒂分应韵、⒃交错韵、⒄句中韵、⒅叠句韵。顾氏于字的归类所以不尽妥当,原因即在于对《诗经》韵例未加详辨,以致把非韵字误为韵字,把换韵的看作是一韵到底的,把韵字误为非韵字等。江永对《诗经》韵例详加辨析归纳是很有意义的,这也是江氏识见高出顾氏之处。另外,江氏注音概用反切不用直音,较前人以己意推测古读、用直音注音高明多矣。《古韵标准》一书既能采择前人的长处,又有个人独到见解,遂成一家之言,为学者所重视。本书最早的刻本是乾隆辛卯(1771年)李文藻在潮阳所刻《贷园丛书》本,此本颇有讹误。另有《墨海金壶丛书》本、《守山阁丛书》本、《粤雅堂丛书》本等多种。1982年中华书局据咸丰辛亥(1851年)沔阳陆建瀛覆刻本影印,此本有周祖谟所作“前言”,对江氏古音学说有精当的评价。

猜你喜欢

  • 十八史略

    二卷。元曾先之撰。曾先之,字从野,庐陵(今属江西)人,自称“前进士”。其书主要节录十八史文,文字简略,书前冠以“歌括”,尤为弇陋。盖当时乡塾课蒙之本,与时人胡一桂《古今通略》相比,逊之远甚。

  • 今古钩元

    四十卷。明诸茂卿(生卒年不详)撰。诸茂卿,字子茂,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所取,以小说为多,杂糅不伦,又不分门类,引证也往往疏舛。如第二十一卷“吞舟之鱼”一条,说是出自刘向的《谈

  • 详明算法

    二卷。元安止斋、何平子(生卒年不详)撰。著者始末、著作年代不详,钱宝琮认为安止斋可能是何平子的别号。明程大位《算法统宗》卷十二“算经源流”条记有:“《详明算法》〔元儒安止斋,何平子作,有乘除而无九章,

  • 读管子札记

    三卷。清陶鸿庆(生卒年不详)撰。陶鸿庆著有《读诸子札记》,《读管子札记》是收入《读诸子札记》中的第六种。在《读管子札记》中,陶鸿庆阐述了自己对《管子》一书的看法,但有时根据己意妄改原文,出现错误。《续

  • 枣香山房诗集

    一卷。许秀贞撰。《附刻各女史诗》一卷,清周际华编。许秀贞,生卒年不详,字芝仙,贵州金筑(今贵阳)人,许西池之女,胡凤翔之妻。清代诗人。周际华,生平不详。此书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宝翰楼刊本。书前有

  • 型世奇观

    见《三刻拍案惊奇》。

  • 仙游县志

    ①四十二卷,清卢学俊修,郭彦俊纂。郭彦俊,字一林,邑人,恩贡生。考仙游县志,创修于宋宝祐五年。元至正十一年再修。明弘治三年三修。正德九年四修。嘉靖五年五修。嘉靖十七年六修。其后数十年无修。至郭彦俊则又

  • 娱亲雅言

    六卷。清严元照(1773-1817)撰。元照字修能,号九能(一作久能),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经学家。诸生。治经史务实学,熟于《尔雅》,为诂经精舍高材生,深得阮元、朱珪赏识。曾尽卖所有书,得钱二十六

  • 元凯集

    五卷。明陈勋(约1616年前后在世)撰。陈勋,字元凯,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官至户部郎中。著有《元凯集》。据《福建通志》载《元凯集》四十卷。而是集仅文三卷,诗

  • 读阿弥陀偈一卷

    元魏释昙鸾撰。昙鸾生平事迹详见《往日生论注》辞条。《读阿弥陀偈》一书,释十二光佛名部分共有十四偈,颂极乐庄严部分有八十三偈半,分为三十六段,每段颂偈多少不等,特别不适合礼赞之用。此书依无量寿佛经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