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博野县志

博野县志

①四卷。清王国泰修,刘声等纂,韩维基续纂。王国泰,字开先,辽东益州人,曾任博野县知县。韩维基,字只君,山东淄川人,曾任博野县知县。《博野县志》康熙十五年(1676)刻本,共四卷。卷一,疆域、沿革、星野、城池、形胜、景致、风俗、山川、桥津、集市、街巷、村镇、寺观、楼台;卷二,土地、人丁、贡赋、物产、设官、公署、徭役、惠政、军政、历官、名宦、乡贤、道学;卷三,孝文、贞淑、礼制、庙学、坛遗、祠庙、科甲、岁贡;卷四,恩贡、例监、荐举、武科、恩荣、武勇、林胥、流寓、方技、仙释、坊门、陵墓、故迹、祥异、传疑。此志有目无纲,内容较简略。②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吴鏊修,朱基纂。吴鏊,安徽全椒县人,曾任博野县知县。朱基,天津人,博野教谕。乾隆三十一年(1766)刻本,乃吴鏊任博野县令后就康熙志修订的。首列修志文移,次图说。正文八卷目录依次为建置、星野、疆域、田赋、户役、经制、贡赋、政事、仓廪、学校、秩祀、陵墓、古迹、职官、选举、名宦、乡贤、忠义、节孝、儒林、文苑、仕绩、卓行、列女、艺文、诗赋。此志凡例八则,一曰正名目,二曰尚体要,三曰斥淫祀,四曰远鄙俗,五曰崇典礼,六曰扬善类,七曰征文献,八曰留余地。其主旨在于正俗敦礼,不脱道德史观习气。职官、选举诸门之后,各留余地,以俟续增,此法颇可取。八景牵强不伦,兹削其目,亦具史识。卷一志物产,某物相适,某物为宜,某物为下,某物易生,某物最多,均一一注之,尤得史法。

猜你喜欢

  • 严几道文钞

    二卷。清严复(1853-1921)撰。严复原名宗光,字几道,一字又陵。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严复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十四岁时考入洋务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为第一届毕业

  • 艳云亭传奇

    二卷。清朱佐朝撰。佐朝字良卿,吴县(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与李玉、朱素臣、毕魏、叶时章等人友善。作有传奇三十多种,今存《渔家乐》、《朝阳凤》、《夺秋魁》、《艳云亭》、《乾坤啸》等十三种,以《渔家乐

  • 靖节先生集

    十卷。首一卷。《诸本评陶汇集》一卷。《年谱考异》二卷。晋陶潜(365-427)撰。清陶澍(1778-1839)辑注。陶潜,一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大

  • 先馀录

    八卷。明姜志衡撰。姜志衡,字无摇,曲河人。据其孙在宛序,谓其先伯父留心经济之事。一曰偶从敝笼中发捡旧书,乃得其伯父末年记录之笔。其间山川之险阻,人事之得失,披览皆在目前。于是加以参订,厘成八卷,以备遗

  • 六官政考

    十卷。不著撰人。书共十册,分为天官一册、地官一册、春官三册、夏官三册、秋官一册、冬官一册。记事起自五帝三代,止于清代。书中对夏官之蒙古,叙述特别详细。对清代蒙古内外札萨克部名,都一一记载在册,即使没有

  • 含玄子

    十二卷。明赵枢生(生卒年不详)撰。赵枢生,字彦材,太仓(今属江苏省太仓县)人。撰有《含玄子》十二卷。《含玄子》,又作《含元子》(清人避玄子讳,故玄作元)。此书仿《庄子》体例,分内、外、余三篇。其内篇含

  • 兰庭集

    二卷。明谢晋撰。谢晋,字孔昭,江苏吴县人,生卒年未详。工画山水,尝自戏为谢叠山。其名《明诗综》作谢晋。而集末赠盛启东一首,乃自题葵丘(今山东淄博)谢缙。又附见沈大本诗一首,题作寄谢缙。案《易象传》称,

  • 洪洞县续志

    不分卷。清赵三长修,晋承柱纂。赵三长字迁如,安徽繁昌县人,出身贡士,顺治十三年(1656)知洪洞县。清俭自持,兴除利弊,学宫、公署、城池、桥堤,尽力经营,政事之暇,留意古学,士林对其很是。《洪洞县续志

  • 性理图说

    一卷。明徐中(生卒年不详)撰。徐中字成中,鄱阳(今属江西)人。此书分为《无极》、《天道》、《性命》诸类。其语多陈因旧说,没有新论,无足采录。

  • 韵法本俗

    一卷。清丁恺曾撰。恺曾字萼亭,日照(今山东日照县)人。雍正间拔贡。尚撰《望奎楼诗文集》、《说书偶笔》、《西海徵》等。是书分四目:曰四声七音、曰反切之法、曰合声、曰诗韵通转。其名曰“本俗”者,以“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