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种唐诗选

十种唐诗选

十七卷 清王士祯(1634-1711)撰。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乾隆时赐名士祯,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清初诗坛领袖,出身世宦家庭。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后任扬州推官,五年后调任京职,历任礼部员外郎、户部郎中、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兵、户二部侍郎。康熙三十八年(1699)迁任刑部尚书,四年后因事免官。从此退居故乡新城安度晚年。卒谥文简。王士祯为一代诗宗,与朱彝尊并称“朱王”。善古文,兼工诗词,其干济风节,多有可传,皆为诗名所掩。著述丰富,有《古玩录》、《南来志》、《北归志》、《居易录》、《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古夫子亭杂记》、《分甘馀话》、《陇蜀馀闻》、《皇华纪闻》、《渔洋诗集》、《渔洋文略》、《蚕尾集》、《南海集》、《雍益集》、《载书图诗》、《古诗选》、《十种唐诗选》、《二家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渔洋诗话》、《五代诗话》等。此集为唐诗选本。系由《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国秀集》、《箧中集》、《搜玉集》、《御览诗》、《极玄集》、《又玄集》、《才调集》和姚铉的《唐文粹》等十种选本并附以王士祯所选《唐贤三味集》,再加删汰选录而成。其选录标准仍以“神韵”为主,不分卷。书前有韩菼、尤侗、盛符升各序。据翁方纲《石洲诗话》称:“渔洋《十选》大意归重在殷璠、元结二本,而以《文粹》为备。”又称:“叶石林可谓‘以意逆志’,上溯魏、晋者,此原是渔洋论五言诗之大旨,其所抄《三味》、《十选》,皆此职志也。”可见《十选》在当时之影响。有坊刊本(南兰堂藏板)。《四库全书》列为存目。

猜你喜欢

  • 常璩蜀李书

    一卷。清汤球辑。常璩撰有《华阳国志》,前已著录,《蜀李书》为他的另一著述。《颜氏家训书证篇》云:“《李蜀书》,一名《汉之书》。”《史通·正史篇》云:“蜀初号曰成,后改称汉,李势散骑常侍璩撰《汉书》十卷

  • 周易参同契考异

    一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撰。《周易参同契考异》,又名《周易参同契注》。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有五代彭晓撰《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彭晓在其自序中,叙述了《参同契》作者魏伯阳其人,以及成书后

  • 老泉文钞

    不分卷。明郭祥鹏编。郭祥鹏,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本书系从苏洵集中摘取权书十篇、衡论十篇、笺策二篇,汇而成帙。有四库本。

  • 读小戴礼卢植注日记

    不分卷。清蒋元庆撰。蒋氏生卒年不详。元庆字子蕃。常熟县(今江苏省南部)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约有一万六七千字,大旨在于疏通证明卢注之精确可从。如《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卢注认为

  • 六朝别字记

    一卷。清赵之谦(1829-1884)撰。之谦字益甫,又字伪叔,号冷君,又号无闷,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官南城知县。工篆刻书法,精训诂,著《汉学师承续记》、《六朝别字记》、《金

  • 对山集

    十九卷。明康海(1477-1540)撰。康海,字德涵,号对山,武功(今属陕西)人,弘治十五(1502)进士第一,授修撰,后落职,放浪自恣,尝挟声妓酣饮,制乐造歌曲。著有《对山集》、《武功县志》。此集为

  • 罗江县志

    ①十四卷首一卷,清沈潜、阚昌言纂修。沈潜,秀水人,曾任罗江县知县。阚昌言,曾任罗江县知县。按罗江,汉置县地。晋置万安县于梓潼水尾,属梓潼郡。后移县治其地,宋齐因之。西魏置万安郡,隋初开初郡废,县属金山

  • 海国四说

    四种,十五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梁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年间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通史学,善诗文,精音律,并颇注意研究西方国家政治情况。曾赞助林则徐、邓廷桢禁烟,支持广东

  • 夷白斋稿

    三十五卷。《外集》一卷。元陈基(1314-1370)撰。基字敬初。临海(今属浙江)人。至正中,以荐授经筵检讨。曾为人起草谏章,几乎获罪。张士诚据平江(今属江苏),引为学士。书檄多出其手。明初受太祖召预

  • 绎史摭遗

    十八卷。清李瑶撰。李瑶,字子玉,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是书记明末清初史事。以温睿临《南疆绎史》为底本,对书中位号有不应书者,事迹有不尽备者,悉为考证得失,缀补周详。其余忠贤义烈,与夫闺中方外之卓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