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艺论

六艺论

①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孔广林(生卒年月待考)辑。广林字丛伯,山东曲阜人,清代经学家,孔继汾之子,孔广森(1752-1786)之弟,孔子六十八代孙。著作有《尚书大传注》四卷。《周官臆测》六卷。《叙录》一卷,《仪礼臆测》十七卷,《仪礼士冠礼笺》一卷,《明堂亿》一卷,《禘祫觿解篇》一卷,《孔丛伯遗书八种》。孔辑凡《总论》三条,《易》十三条,《书》三条,《诗》八条。《礼》十条,《春秋》五条,《孝经》一条。《易论》中引“大昊帝包牺氏”、“宓牺氏为网罟”、“炎帝神农氏”、“神农氏木为耒耜”、“轩辕皇姓公孙”、“黄帝佐官有七人”、轩皇有景云之瑞”七条,俱见《辨正论·三教治道篇注》,不似郑玄《六艺论》原文,其他辑本俱无。《春秋论》《孝经论》应都有“玄又为之注”一语。孔本缺。余同其他辑本。版本有乾隆间《通德遗书所见录》本,又有清抄本。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李盛铎木犀轩所藏孔广林辑《郑学十八种》。②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陈鳣(1753-1817)辑。陈鳣字仲鱼,号简庄,一号河庄,清浙江海宁(今浙江省北部)人,清代经学家。嘉庆举人,从钱大昕,翁方纲、段玉裁游。“精校勘之学”(《清史稿·文苑传一》)。性喜聚书,尤好购藏宋、元刻本及当世罕见之本。晚年营果园于紫微山麓,建向山阁,藏书十万卷,次第校勘,凡古本之为后人妄改窜乱者,必审考其原来,钩深索隐,一一勘正,各系以跋,以疏其异同。其考证群经版本尤为精审。手自抄撮,得十九篇,署名《经籍跋文》。又著有《续唐书》七十卷,《论语古训》、《石经说》、《恒言广证》诸书。陈鳣从《毛诗谱》、《经典释文》、《路史》、《辨正论》、《唐会要》、《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困学纪闻》诸书及群经注疏,辑得《六艺论》四十六条。卷首有陈鳣《自序》,辨唐徐彦《公羊疏》言郑玄先作《六艺论》后注书之非。唐孔颖达称《六艺论》有方叔机注,未详何人,陈鳣从《礼记正义》中引其一条,甚为可珍。版本有乾隆四十九年裕德堂刊本,《涉闻梓旧》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③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黄奭(见《驳五经异义》)辑。黄奭辑本凡《易论》十三条,《书论》三条,《诗论》八条,《礼论》六条,《春秋论》三条,《孝经论》二条。所采除诸经义疏,另有《经典释文》、《路史》、《世说新语》、《辨正论》、《山堂考索》、《瑞桂堂暇录》、《事物纪原》诸书。黄奭可能未见陈鳣辑本,故所采诸书不尽相同。以校陈本,黄本舛误之处尚多。如“易者,阴阳之象”条,黄本多出“人皇即遂皇也”六字,此乃解释原文“人皇”二字,非原文也。又“遂皇之后”条,引“伏牺始作十二言之教”,“二”字系衍文,陈本无。如此之类颇多。唯“《易系辞》云”、“礼其初起”两条,为陈本缺收。又陈本分数条者。黄本往往合为一条,所以黄本条数虽少,而文字实繁于陈本。有《通德堂经解》本,《黄氏逸书考》本。④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马国翰(见《五经通义》)辑。马辑本卷首有《叙录》,不标总论、经别。其中《总论》二条,《易论》三条,《书论》二条,《诗论》七条,《礼论》六条,《春秋论》三条,《孝经论》二条。《诗论》中“泛历枢云午亥之际”一条,出自《毛诗正义》,“文王创业”一条,出自《路史注》。《礼论》中“汉兴始于鲁淹中得古《礼》”一条,见《汉书·艺文志》,又“《儒林传》云”之十字,其他辑本无。马氏辑此书,大概未能参证其他辑本,故诸辑本有者,马辑本多缺之。此马氏粗疏之处。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⑤ 一卷。汉郑玄(见《周易注》)撰,清袁钧(生卒年待考)辑。袁钧字秉国,一字陶轩,号西庐,浙江鄞县人,清代经学家。乾隆拔贡,嘉庆初举孝廉方正,后主讲稽山书院。幼孤,颖悟绝人,工诗古文辞,治经主郑玄一家之言。著作有《郑氏佚书》、《四明文献征》、《近体乐府》等。袁钧辑本计《总论》三条,《易》五条,《书》三条,《诗》八条,《礼》七条,《春秋》六条,《孝经》一条。文字与他本稍有出入。如“玄于《春秋》《孝经》”,袁本皆云“玄又为之注”。《易论》“易者阴阳之象”一条,末有“人皇即遂皇也”六字,非原文。“遂皇之后”条中“一百八十七代”六字,宜删。《诗论》引“周诗是孔子所录,商颂则篇数先定”一语,见《诗谱序疏》,他辑本无。各条下校订疑义,标曰“考证”,亦为其他辑本所无。版本有清光绪刊《郑氏佚书》本。

猜你喜欢

  • 圣域述闻

    二十八卷。清黄本骥撰。黄本骥,湖南长沙县人。举人,道光十六年(1836)为黔阳县教谕。是书卷一为历朝祀典,卷二为本朝祀典,卷三为文庙大成殿位次,卷四为十二哲位,卷五为朱子,卷六为东庑先贤三十九位,卷七

  • 直隶五河图说

    一卷。清黄国璋撰。黄国璋,宜兴人。好习河道水利等事。为河官治永定诸河。凡河道所经,切实调查,绘图贴说,以为根本救治之计,因之而撰此书。石印本,共一卷。主要记直隶五大干河脉络分合水势涨落情形以及疏涧之法

  • 元朝秘史

    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秘史),作者佚名。十三世纪蒙古官修史书。主要依据宫廷所藏“脱卜赤颜”(蒙古语“历史”)撰修,原文为畏兀儿体蒙古文。明初,四夷馆以它作为学习蒙文的教材,用汉字音写蒙古

  • 汉师传经表

    一卷。清末民国初吴之英(1857-1918)撰。之英字伯朅,又字伯杰,号西蒙愚者,四川名山县人,优贡生,曾主讲四川艺风书院、通材书院。民国后任蜀政府国学院院正。此编在洪亮吉《传经表》的基础上。《齐诗》

  • 梧江杂咏

    一卷。清刘云峰(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刘云峰字秋冶,江西南昌人,生卒年均不详,生平待考。工诗。本编取梧州风景古迹,为竹枝词四十五首,各附注其下,颇详悉。

  • 楚辞

    七卷。战国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撰。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楚国贵族,伟大爱国诗人。在怀王时,曾任三闾大夫、左徒。学识渊博,为人忠贞耿直,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

  • 五峰禅师语录

    一卷。明代释如学撰。如学详见《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辞条。“五峰”即是释如学的自号。此《五峰禅师语录》是如学记述自己言论佛法的言论文集,为语录体。其内容与《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大同小异,可互为参照来读。

  • 巢经巢经说

    一卷。清郑珍(1806-1864)撰。珍字子尹,晚年号柴翁,贵州遵义人。清学者、诗人,精经学、小学家。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以大挑二等选荔波县训导。同治二年(1863)被举荐于朝,特旨以知县分发

  • 化人游

    清丁耀亢(详见《表忠记》)撰。此剧共十出,写作者托言浙中士人何皋访道出游,成连导之入海。上仙如王阳、左慈、李白、杜甫、易牙、陆羽、西施、赵飞燕等人皆来会之,遂为之设宴,递饮射覆,极尽款洽,船行到弱水地

  • 江泠阁集

    二十六卷。清冷士嵋(1627-1711)撰。冷士嵋,字又湄,号秋江,京口(今江苏丹徒)人。明朝诸生,入清不仕,以布衣终老。冷士嵋年未弱冠即逢明清朝代变换,河山异色,遂绝意仕进,摒弃举业,专意为古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