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光学

光学

二卷。英国田大里(详见《声学》)撰。比利时金楷理(生卒年不详)口译,赵元益(详见《数学理》)笔述。金楷理,耶稣会传教士,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翻译馆后,曾延请他到馆翻译西方著作,后为上海道置通事。赵元益,光绪举人,翻译馆设立后,入馆翻译笔述了格致医学等书多本。《光学》著于1870年,是物理学中一部全面论述光学的重要著作,全书分上下两卷,总共五百零二节。上卷内容有:论光线必须直线而行进;论光线透过小孔之形象;论影;论光线强弱的平方反比例定律;论光线强弱的比较方法;论明;论光速;论光行差;论回光;论回光之试验及回光镜;论透光镜;论眼睛能够透光的原理;论眼睛视物区别远近的机理与眼镜之功用;论视觉盲点;论物体形状在目中成像;论眼中小质:论凹面回光镜;论回光之燃面;论凸面回光镜,论折光原理;论透光质有时不能透光,论全回光;整个上卷共二百零二节。下卷的内容有:论光之性情;回光折光的性情;论发光体所发的无数质点而形成光;论光浪;论透光的三棱镜;论光所分的各种颜色光;论人目不能见的光线;论光浪的荡动与筋纲荡动的某种相关性;论光色和光色差以及去光色差的方法;论眼睛感觉光色的差异;论光色的分原;论发光与受光体;论发光与热以及光与热之交互关系;论太阳化学性质;论行星化学;论恒星化学;论星气化学;论太阳球体表面有红凸之形;论虹霓;论光浪之间彼此互相阻碍之机理;论光浪环绕之机理;论光浪之长度的测量;论透光片的颜色;论歧光;论“爱而伦刻斯能”(即x射线)试验之法;论极光(激光);论用回光法形成极光;论用折光法形成极光;论用歧光法形成极光;论光线透过爱而伦刻斯能的情形;论用极光射到歧光,使其颗粒成色的机理;论用极光透过颗粒视枢线而分别其光圈;论椭圆与球形之极光;论旋转之极光。下卷总共三百节。全书译文流畅,语言精当,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以后关于光学的新说日渐增多,但其大致要略却未能超乎此书之外。有1876年上海江南制造局本。

猜你喜欢

  • 蓬莱县续志

    十四卷。清郑锡鸿、江瑞采修,王尔植等纂。郑锡鸿,光绪八年(1882)任蓬莱县知县。江瑞采字黼文,安徽歙县人,曾任蓬莱县知县。王尔植,邑人。光绪初年,登州知府贾瑚修纂府志,命所属各邑,重辑新志,以资采择

  • 钟水堂诗

    三卷。清颜肇维(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颜肇维,字次雷。山东曲阜人。官至临海知县。本集均是其为官浙东时所作之诗。其诗风多学南宋诸家。是集《四库全书》别集存目,有清刻本。

  • 西征集

    无卷数 明林俊(1452-1527)撰。林俊,字待用,号见素,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著有《见素文集》。林俊曾巡抚湖广,后改四川,平定蓝、鄢之乱。是集即俊平乱时

  • 蜀语

    一卷。明李实撰。李实四川人,进士。是书辑录四川一带方言词凡五百六十二条,每条皆注明读音,间加按语,并征引典籍以疏通证明之,如称官长曰崖,引《唐语林》证之;称人曰汉,引《宋书》证之;咤其多曰夥,引《史记

  • 玲珑山馆丛书

    六十八种,一百七十三卷。清傅世珣编。傅世珣,华阳(今四川双流县)人。生平不详。该丛书又名《益雅堂全集》。所收书有三十九种为明孙珏汇辑的《古微书》中部分著作,其中《尚书纬》类六种、《诗纬》类三种、《礼纬

  • 医学汇纂指南

    八卷。清端木缙(生卒年不详)撰。端木缙字仪标,当涂(今属安徽)人。此书成于康熙年间,为端木氏摘取古今医书,荟萃精辟之论撰写而成。书中每病之下,先详细辨明脉理,其次论述病因,然后为现证、治法,十分精洁明

  • 四书评本

    十九卷。清俞廷镳撰。廷镳字昌时,浙江德清(今浙江德清)人,俞樾之祖。书首有恩锡序,书末又有其孙俞樾后序,并附鸿渐所为家传。后序称是编为初学设,不务旁征博引,但就正文注文,逐章逐节,逐字逐句,一一研求。

  • 蓬州志

    十五卷,清方旭修,张礼杰等纂。方旭,桐城人,曾任蓬州知州。蓬州有志始于明,为吴德器纂辑,共十卷。其书早佚。后洪运开作志略,唯于石堰养济诸所兴作之政记之独详,他则略之。后姚莹谪居于此,亦有心修志,于蓬州

  • 金川琐记

    六卷。清李心衡撰。李心衡,上海人。此篇所记,自山川形势人民风俗,以及飞潜动植物细故,凡所目击,皆备载,故名琐记。卷首有郑一崧、魏光方、李心衡序,称其立言有体,叙事存真,抒词有质有文,不漏不支。如卷一火

  •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

    沈兼士著。是编先总论右文说源流,次评述近代各家右文学说,最后推阐右文说理论及其应用。是编对右文说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讨,是一部重要的训诂理论著作,影响很大。有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