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先圣大训

先圣大训

六卷。南宋杨简(1141-1125)撰。杨简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乾道五年(1169)中进士。历任国子博士、著作佐郎、兵部郎官、将作少监、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与袁燮、舒璘、沈焕、并称“甬上四先生”。著有《慈湖遗书》、《慈湖寺传》、《杨氏易传》等。此书搜辑《论语》、《孝经》、《诗经》、《易经》、《春秋》以外的孔子遗言,排比成五十五篇,而各为其作注解。钱时撰杨简《行状》,称其家食者十四载,筑室于德润湖之上,更名慈湖。始取先圣大训间见诸杂说中者,刊伪别诬,萃成六卷,而为其作注解,即指经书而言。他曾师事陆九渊,折服本心之学,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认为,心是万物万事之源的精神性实体,宇宙的变化过程,就是心的变化过程。心皆虚明无体,广大无际,天地范围于其中,四时运行于其中,万物发育于其中,事生于其中。人心本为善,皆可以成为尧舜。所以有恶是“意”的干扰。因人心本明,意动而昏。所以修养方法只能是“毋意”,即使心保持寂然不动的“明镜”状态。嘉定三年(1210),他面试对策,称舜曰:“道心明,心即道。”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孟子曰:“仁,人心也。”(《四库全书·先圣大训提要》)其立言宗旨,已开新会、余姚之学派。他实践陆九渊“六经注我”的思想,利用注疏儒学经典发挥“心学”的观点。故所注此书,也是借以抒发“心学”,阐述自己的“心学”观点。如书中注认为,心本清明无滓,因为物有迁而动,故流入于恶,恶非清明性中的本有之物。今善心兴起,则其非本有之恶自然消止。因为以注来阐发自己的学术思想,所以不免时有牵附。但是自秦汉以来,百家诡激之谈,纬候怪诞之说,无一不依托孔子之言为重,庞杂无稽,鱼目混珠,加之学者爱博嗜奇,不能一一决择。此书却能削除伪妄,而取其精纯,刊落琐屑,而存其正大。其间字句异同,文义舛互,杨简皆能给予参订斟酌,归于一是。《四库全书总目》称“求洙泗之遗文者,固当以是为骊渊矣。”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刻本,《四库全书》本及清嘉庆间刻本。

猜你喜欢

  • 天全州志

    八卷首一卷,清陈松龄纂修。陈松龄,福建人,举人,曾任天全州知州。天全州旧无志,兹编为首创。《天全州志》咸丰八年(1858)刻本。共八卷,分为:卷,序、凡例、目录、诸图、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山川。卷

  • 大成礼乐集

    五卷。明史记事撰。记事字义伯,号莲勺,陕西渭南人,进士,官至御史。作者感慨国家祀孔,自太学而外,只有府学还稍具形式,至州县则草率简陋,因而作此书。此书有关中督学陈启元等人作序及作者自序,共五卷:卷一卷

  • 海樵子

    一卷。明王崇庆(生卒年不详)撰。王崇庆字德征,开州(今四川开县)人。正德进士,官至南京吏部、礼部尚书。著有《周易议卦》、《五经心义》、《山海经释义》等书。此书仅二十六则。多仿王通《中说》,周敦颐《通书

  • 松崖医径

    二卷。明程玠(生卒年不详)撰。程玠,字文玉,号松崖,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成化甲辰(1484)进士,通九流医卜之学,著述较多,除此书外,另有《八门遁甲》、《眼科秘方》、《医论集粹》等书。此书卷上首先论

  • 轮舆私笺

    二卷。清郑珍(1806-1864)撰。郑珍字子尹,晚号柴翁,遵义(今属贵州)人,官至荔波县训导。著有《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汗简笺正》、《论语三十七家辑注》、《郑学录》等书。事迹具《清史稿》本

  • 玉燕堂四种曲

    八卷。清张坚(1681-1771)撰。张坚,字齐元,号漱石,别号洞庭山人,金陵(今江苏南京)人。诸生,乡举不第。工诗词,善乐府,曾得到藩司鄂尔泰的赏识,选其诗入《南邦黎献集》。本书收传奇四种。其一曰《

  • 鲸背吟集

    一卷。旧本题朱晞颜撰。前有自序,署其字曰世名。序称至元二十八年(1291)泛海至燕京,舟中成七言绝句三十余首。其中有诗云:“早知鲸背推敲险,悔不来时只跨牛。”因《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云:与作《瓢泉吟

  • 日新录

    一卷。参见《心传录》。

  • 麻证全书

    四卷。旧题元滑寿(详见《难经本义》)撰。此书所引张景岳、李士材等人皆生于滑寿之后,所载之方也有许多出于明代之后,其中银翘散、桑菊饮系清吴瑭《温病条辨》所载自制方。显见系清嘉庆、道光以后之人伪托滑寿名所

  • 吴文正公集

    一百卷。《私录》二卷。元吴澄(1249-1333)撰。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宋咸淳间举进士不中,还乡筑草屋讲学,人称草庐先生。入元为官,至翰林学士,以经筵讲官主修《英宗实录》。此集前九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