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明焦竑(详见《支谈》条)撰。此书为轶事小说类书,体例仿《世说新语》。焦竑好友在为此书作的序中说:“吾友焦弱侯氏,具绝世资,于书无所不读,乃先得我心。披览之余,自羲轩以及胜国,凡言之可以企踵《世说
二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条。《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一书,于卷初第一章赞扬禅定功德略明身本与真心,以及身与心数之差别。第二章广说三乘一切智慧皆从禅生,分晓修禅与不修禅的得失、利害
四十七卷。清袁文揆、张登瀛同辑。袁文揆,字苏亭,云南保山人。张登瀛,字翘岱,云南蒙化(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人。袁、张二人的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滇南,云南省之别称。此集之辑都为四十七卷,不求备体而分门
一卷。清李谟(?-1871)撰。李谟字禹臣,湖南善化人。咸丰间住长江水师响导营书记。李谟喜为诗,言必称杜甫。其生平颠连困惫,无所发抒,及时事可歌可泣,一寓于诗。故诗多沉郁悲凉之响。五言如卷首古诗,《壬
四卷。清何维棣(生卒年未详。)撰。何维棣,著有《潜颖诗》。此集皆维棣所作骈俪文,光绪二十七年(1901)维棣与其诗同付版刻。凡文四十余篇,分年编次。首卷第一首《清河通济闸赋》,不详撰于何年。第二首作于
六卷。清王建常(详见《律吕图说》)撰。是书据陈选《小学集注》本,而杂采诸书疏列于其下,略如孔颖达正义之例,文颇烦芜。该书有《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及《刘氏传经堂丛书》本等。
一卷。清汪文台(1796-1844)撰。文台有《十三经校勘记识语》,已著录。此书为文台读《淮南子》时,初录校语于简端,去世以后,由其子缮写校语示黄彭年,彭年命人详校,统一体例,刊附崇文书局本之后。由于
五卷。《图说》一卷。明黄端伯撰。端伯字元公,一作元功,江西新城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除宁波府推官。福王时官至礼部仪制司郎中。南京破亡,死难。事迹附见于《明史·高倬传》。其书专主京房《易传》,卷
清珠克登纂。珠克登字华亭。十三岁时,随父亲前往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任,道光二十一年(1841),珠克登任肃州镇。珠克登久寓边陲,较为了解那里的情况。此书多道光间抄本。全书不分卷,首记各地官制及兵丁之数,
八卷。明史迁撰。生卒年未详。史迁,字良臣,号清斋,江苏金坛人。元季隐居教授。洪武初,累征方起,除蒲城知县,迁忻州知州,复知廉州,颇有政声。事迹具详《(光绪)金坛县志》政绩传。著有《和元遗山乐府》。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