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从古堂款识学

从古堂款识学

①十六卷。清徐同柏撰。徐同柏(1775-1860),字寿臧,号籀庄,浙江嘉兴人。贡生。徐氏研究金石说古文形义,举证经史,时有心得,乃著《从古堂款识学》十六卷。与徐氏同时的收藏家,如沈氏雪浪斋、张氏清仪阁、葛氏珠溪草堂、王氏对山草堂、张氏古村书屋、张氏吉石羊金楼、王氏宝盘斋、张氏同篆书堂、葛氏溪阳诗屋、嘉兴钱氏味梦轩、方氏壶云阁宝敦斋、秀水文氏三斗鋗斋、姚氏铁如意斋、海盐吴氏、张氏石鼓亭写金堂、海昌蒋氏梦华馆、陈氏十三汉镜斋、蒋氏别下斋、扬州秦氏、长白斌氏寿金盦,阳湖孙氏平津馆、徐氏钱塘、夏氏巢、瞿氏清吟阁,石门蔡氏醉经阁、荔香室、汀州伊氏、诸城刘氏清爱堂、苏州曹氏怀米山房、仪征阮氏积古斋、桐城吴氏、潍县陈氏宝盦斋等所藏钟鼎彝器,徐同柏均得以寓目。所作释文,海丰吴氏《捃古录》多采其说。然其中训释颇繁,不免牵涉附会,但尚无悖于义。款识均依原拓本双钩,释文为其子徐士燕缮写。传本有光绪十二年(1886)同文书局石印本,光绪三十二年(1906)蒙学报馆石印本。② 一卷。清徐同柏撰。徐士燕手抄本。所释鼎彝名字,诠解训释,均颇为精确。李迂孙《金石学录》中说,徐同柏系张廷济之甥,张氏每得款识之难辨者,均嘱徐细意融贯,即豁然通解。吴大澂所著《愙斋集古录》,多处引其说以相参证。徐氏考核之精博,久已见重于艺林。赵之谦曾刊有此书,云得之于京师,为徐同柏随取题释之所写存者。计著录八器,而张氏清仪阁物居其五。书后题“咸丰四年(1854)甲寅夏五嘉兴八十者徐同柏籀庄释文”一行,盖为其晚年所作。

猜你喜欢

  • 助语辞补义附录

    见“辨字诀”。

  • 笠山诗选

    五卷。清孙蕙(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孙惠,字树白,号泰严,又号笠山。淄川(今山东济南)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任宝应县知县。康熙二十年(1681)充福建乡试正考官,官至给事中

  • 一切经音义

    ①二十五卷。唐释玄应撰。玄应是贞观末长安大慈恩寺的翻译僧,卒于贞观以后。《大唐内典录》卷五云:“应博学字书,统通林苑,周涉古今,括究儒释。昔高齐沙门释道慧为《一切经音》,不显名目,但明字类,及至临机,

  • 浮山集

    十卷。宋仲并(约1147年前后在世)撰。仲并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年(1132)进士。四年(1134),因丞相朱胜非等论荐,改京秩。寻补外去。后三年复因张浚荐,召至皇宫,被

  • 说文补考

    一卷,又考一卷。清戚学标撰。戚氏生平著述,见《汉学谐声》。戚氏以为大徐工篆法,小徐长引据,于古音皆未之究,故偏主会意,谬云六书之中形声最浅末,又谓鄙近传写多妄加声字。然而小徐《通释》尚多存疑,大徐任意

  • 尚书通义

    十四卷。清方葇如(详见《周易通义》)撰。《尚书通义》一书体例,与葇如另书《周易通义》大略相同。即以四书成语诠释经文,而不及文字诂训与考证。大多为附会经义,于解经无甚补益。如《禹贡》“五百里甸服”至“五

  • 易经本义翼

    十二卷。不标撰人名氏。只是卷首题签说,“苏州府学附生曹澐手辑吴敬庵《羲经本义》二十本,上大宗师鉴定。今呈到十九本。其一本系图说,因绘画不及,俟于原本录出补送呈”等等。可能是江南诸生录送提学之本,不知道

  • 全唐诗话

    四卷。宋尤袤(1127-1194)撰。生平见《梁溪遗稿》条。书原本题宋尤袤撰。考尤袤乃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光宗时卒。而自序年月乃题咸淳,复读其文,皆与《唐诗纪事》相同。纪事之例,凡唐人采入总

  • 余烬经窥

    十六卷。清蔡启盛撰。蔡启盛,字臞客,浙江诸暨(今浙江诸暨县境内)人。生卒年不详。受业于俞樾,毕业于诂经精舍。光绪戊子(1888)举人,官历直隶、湖南的知县。是书颇似在上课时的笔记及作业,故多己见。书中

  • 老子道德经义疏残卷

    或曰唐刘进喜(生卒年不详)撰。刘进喜,隋唐时著名道士,精通老子之书,所注《老子》风靡一时。当时佛道之争相当激烈,武德九年(626),传说刘进喜所作《显正论》大挫佛家声势,刘进喜因此名声更振,更为道家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