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书集传音释

书集传音释

六卷。元邹季友撰。邹季友字晋昭,江西鄱阳人,生卒年不详。本书对于南宋蔡沈的《书集传》有匡正疏证之功,明正统年间曾刊行。卷首附有书图、说书纲领、书序,内容较为完备。明代洪武年间,刘三吾等修《书传会选》主要就依据本书。《书传会选》在每传之下,皆系以经文以及传、音释,对于字音、字体、字义的辨析很详细。其传中所用的古人姓名、字、古书名目,都注明出处,同时也兼考典故,对于后来研究《尚书》者帮助很大。但前人大都不知道《书传会选》是袭用本书,只不过改动了“日月五星右转”之说罢了。本书版本较多,流传的有抄本、元至正刊本、明正统刊本以及董氏辑录纂疏本。清浦城祝凤喈先得到明正统刊本,后来又得到了抄本、元至正本及《书传会选》本与董氏辑录纂疏本,对于蔡传原书及音释本之讹误、脱文,一一进行订正,并于“凡例”中标明,于清咸丰乙卯(1855年)重新刊刻《书集传音释》,此本于诸本中最善。江南书局又于光绪己丑(1889年)重刊此书,通行较广。

猜你喜欢

  • 续博物志

    十卷。南宋李石撰。(旧题晋人李石,误)。生卒年不详。李石字知己,号方舟,资阳(今四川资阳)人,南宋文学家。李石好学,善著文,有气节,少从苏符尚书游,举进士高第。绍兴末,以荐官太学博士,历成都转运判官。

  • 尚书说要

    五卷。明吕楠(详《周易说翼》)撰。《尚书说要》一书,为吕楠与其门人论说《书经》之语,其后编次成帙。是书之说,大多采自前人,与蔡沈传注时有不同,并间出己意。其中亦难免臆度无据之辞。有明抄本,今藏上海图书

  • 迎霭笔记

    二卷。清代程鸿诏(生卒年不详)撰。此书记载了作者游历鄂、蜀的见闻,还记述了有关诗话、药方等方面的内容,较为杂乱。其中药方很多是摘自清代学者陆以《冷庐杂识》一书中,另外此书中还有一些考证与考据,有较大参

  • 振鹭集

    一卷。明陈镐编。会稽(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弘治十六年(1503),孔子六十二代孙袭封衍圣公孔闻韶入觐京师,事毕将还,朝臣咸赋诗赠行。馆阁自大学士刘健以

  • 日涉编

    十二卷。陈堦撰。陈堦,字升也,应城(今属湖北省)人。该书采录与时令相关的故实、诗歌,按时令编次。每月一卷,先叙月令、节候,再以三十日依次叙列,故实居前,诗歌继后。书前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巩昌知

  • 缀白裘合选

    四卷。卷首题郁冈樵隐辑古、积金山人采新,然此二人姓名、爵里不详。此书为元以来传奇的摘编,所选由一出至五出不等。其目为:《琵琶记》、《北西厢记》、《荆钗记》、《白兔记》、《草庐记》、《寻亲记》、《金钏记

  • 删定郝氏尔雅义疏

    二十卷。清郝懿行撰,清王念孙删定。学海堂所刊之《尔雅义疏》相传为王氏删定之本。郝氏之孙联荪、联薇,于同治间重新刊刻严鹤山藏本,该本疏语多于阮元刻本,遂以为足本,而以阮刻为删定之本。罗振玉刊有《王氏尔雅

  • 窥豹集

    二卷。清蒋超伯撰。蒋超伯生平事迹已著录。此书为考订经史著作。书中多引惠栋《九经古义》、朱氏《经传考证》、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等书,亦有引书不著其名,似出己手之处。《续修四库全书提要》

  • 无何集

    十四卷。清代熊伯龙(约1617-约1669)撰。熊伯龙字次侯,晚号钟陵,汉阳(今属湖北)人。顺治进士,官至内阁学士,无神论者,著有《贻穀堂诗文集》等书。此书主要诠解东汉荀况的《论衡》一书,倡导无神论。

  • 王襄敏集

    二卷。《续集》一卷。明王越(1423-1498)撰。王越,字世昌,浚县(今河南浚县)人。生平详见《王太傅集》(辞目)。是集为王越曾孙王绍思所辑之本。第一卷为疏议,皆其处理边务及奏报捷音之文。第二卷为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