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青楼诗文残编
一卷。清邵昂霄(约1745年前后在世)撰。邵昂霄,字丽寰,一字子政,号晸甫,余姚(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十三年(1735)拔贡生,次年举博学鸿词科。所著诗文《万青楼稿》,身后散佚。本编为其侄子所手录,凡存文数篇,诗数首。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一卷。清邵昂霄(约1745年前后在世)撰。邵昂霄,字丽寰,一字子政,号晸甫,余姚(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十三年(1735)拔贡生,次年举博学鸿词科。所著诗文《万青楼稿》,身后散佚。本编为其侄子所手录,凡存文数篇,诗数首。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十卷。清震钧撰。震钧(?-1920),字在廷,姓瓜尔佳氏,满洲镶红旗人,扬州知府英杰之子,光绪八年(1882)科副榜,从工部笔贴式署甘泉县知县。民国改名易姓为唐元素。束发着道士装,徜徉沪上,人称涉江先
一卷。宋陈贻范撰。陈贻范字伯模,天台(今属浙江)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官至宗正丞。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事迹。范仲淹曾在鄱阳(今江西波阳)任职,有善政,百姓为之立祠
一卷。辑佚书,吴姚信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姚信字德璠,吴兴人,官至吴太常卿(《七录》云字元直),其事不见于《三国志》。此书据《经典释文·叙录》为十卷,《七录》作十二卷。《隋书·经籍
四卷。清劳潼撰。劳潼,字润之,号莪野。广东南海人。乾隆举人。官国子监学正。著有《四书择粹》、《孝经考异》、《读史随笔》、《荷经堂稿》。是书卷一录王汝南《赈恤纂要》,卷二摘录蒋伊《臣鉴录》“在官事实”六
无卷数。清李源撰。源字巨涛,山东利津人,乾隆进士,官至台州知府。此书无卷数,宗主折中、述义并兼采诸家以补程朱之阙。作者偶引史事,以显其义。为了便于初学,故取平易简明。据其自序,此书另附有论互体卦变一篇
六卷。清李步青撰。步青字吟白,江苏丹徒人,光绪副贡生。除此书外,另撰有《左传讲义》、《遁斋随笔》等书,多未刊行。是书于《周官》建官之制、命官之义,讲解甚详。先以《左传》为证,然后以史事为证,纵横上下,
一卷。清吴鼐撰。鼐字大年,号拙庵,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吴氏以为说易大传大衍之数者自京房以下凡十三家,皆出于支离附会,唯元儒石涧老人之说得之。故罗列诸家之义加以驳正,而折衷于孔子。谓太极一而已,衍而为
二卷。宋宋慈(生卒年不详)撰。宋慈,生平不详。余嘉锡《四库提要辩证》考证,宋慈为福建建阳人,嘉定十年(1217)中进士,官至广东经略安抚使,淳祐六年(1246)卒,年六十四。余说可信程度,尚需考证。《
二卷。清沈初撰。沈初,号云椒,浙江平湖人。清大臣。乾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有《兰韵堂集》。是书分恩遇、典故、文献、职志、名迹、庶品等类,记述内庭见闻,有些史事其它史书未见记载,如于敏中欲谥文襄,裘曰修
见《妇人大全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