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经同异考
三十四卷。清周象明撰。象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悬著,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康熙十一年举人。除此书外,还著有《事物考辨》、《尚友编》、《苏松田赋备考》等。此书包括《易》、《书》、《诗》、《春秋》、《三礼》,皆汇集旧说,偶而附以己意加以折衷,采摭之力多而考证之功少。
三十四卷。清周象明撰。象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悬著,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康熙十一年举人。除此书外,还著有《事物考辨》、《尚友编》、《苏松田赋备考》等。此书包括《易》、《书》、《诗》、《春秋》、《三礼》,皆汇集旧说,偶而附以己意加以折衷,采摭之力多而考证之功少。
二卷。清杭世骏撰。杭世骏(1695-1772),字大宗,号堇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因主张“朝廷用人,宜泯满汉之见”,罢归。晚年主讲粤东、扬州书院。学识渊博,长于史学及小
二卷。清张恩霨撰。张恩霨字慈光,曾官永定河南岸同知。明来知德著《周易集注》十六卷。其卷首卷末附图甚多。张氏以为这些图驳杂不纯。因而对其重新删订,只取其中三十四图,引录部分图说,编成此书,并于上注眉批,
二十卷。明郭勋(生卒年不详)辑。郭勋,郭英六世孙,袭祖先爵位。嘉靖间督团营,兼领后府,因罪下狱死。著有《三家世典》。此编在《词林摘艳》的基础上,广泛搜罗已刊、未刊的元明散曲、剧曲、诸宫调以及民间时调小
十卷。明郭云鹏编。其人爵里未详。卷首有嘉靖二十六年(1547)郭云鹏自序,他认为宋陈亮所编《欧阳文粹》仅录一百三十篇,所收太隘,遂补录八十三篇,附刻其后,以成此书。但本书持择,精不及《欧阳文粹》,博不
① 十二卷。王(1424-1495)撰。王,字廷贵,武进(今江苏)人。景泰二年(1451)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谥文肃。著有《王文肃集》、《毗陵志》(已著录)。此集又名《思轩稿》,集前卷首有李东阳所
上中下三卷。别题《秦始皇传》。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至二世亡秦的历史故事。开头入话部分略述历代兴亡,从上古唐、虞、三代说起,次及春秋、战国,然后说到秦,又略述秦
十八卷。清吴履福修,缪荃孙、刘治平等纂。吴履福字州牧,光绪五年(1879)任知州。缪荃孙详见《顺天府志》。刘治平,邑绅,曾任福建监察御史。该志自康熙年间续修又已有二百余年未修了,光绪初年,合肥伯相重修
一卷。清潘任撰。潘任为江苏常熟人,师从李慈铭(1830-1894),有《希郑堂丛书》,《周礼札记》为其中一种。此书自“深蒲”条至“束矢”条,共二十余条,虽篇幅不大,但精义颇多。如“深蒲”条,潘氏取《说
四卷。明吴伯宗(?-1384)撰。吴伯宗,名佑,以字行,江西金溪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进士第一,授礼部员外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后降检讨以终。事迹据《明史》本传。吴伯宗守正不阿,虽忤旨贬谪,仍不
十七卷。清李清馥(详见《闽中理学渊源考》)撰。记述自唐至明福建学者事迹。大旨以朱熹为宗,凡朱熹一派门人皆收录,朱熹以前自唐欧阳詹以下人物列为前编,体例仿汤斌《洛学编》。人各有传,介绍其生平事迹。闽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