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

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的一次面对面争论。朱、陆虽同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学家,但分属于两个哲学派别。朱认为“理”为“形而上之道”,“万物之本”,即理在天上,产生并主宰万物;陆则认为“心即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即理在人们心中。从而否认“心” (感觉)之外有任何客观实在之物。猛烈抨击“天理”之说“终为病根”。朱认为封建伦理纲常乃是客观存在的“天理”;陆则认为封建伦理纲常是人所固有的“本心”。朱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格物致知”与“即物穷理”上下功夫,以防止人们离经叛道和反抗封建统治;陆则主张“明本心”而“不假外求”,便可使人人自觉服从封建统治。陆攻击朱氏学说为“支离事业”。朱则反讥陆氏学说为“禅学”。双方长期论辩,愤厉诘难。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吕祖谦谋调和朱陆两派争执,邀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等与朱熹会于信州(今江西上饶)之鹅湖寺,以其所学互相切磋争辨,时称“鹅湖之会”。但双方在会上分歧仍然很大,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猜你喜欢

  • 秦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制定的刑法。商鞅变法时,把李悝在魏国制定的《法经》移植到秦国,改称《秦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秦国原有刑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国有关的法律条文,对秦法加以修订、扩充,制定了一套更加严密

  • 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通往西方的交通道路。起自长安(今陕西西安),穿越河西走廊至敦煌。汉代自敦煌以西分为南、北两条道。北道由敦煌至玉门关西行,越过盐泽(今罗布淖尔),沿天山南麓,经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到疏勒(今新

  • 墨家

    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儒家的反对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为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一说宋国)墨翟。墨子的学说,在伦理上,主张“兼爱”;在军事上,主张“非攻”;在政

  • 甬江之战

    见“镇海之战”。

  • 范汝为起义

    南宋初福建路爆发的一次农民起义。又称建州起义。苗傅、刘正彦政变之军退奔建州(今福建建瓯)后,官军追击。当地人民备受政变军队及官军骚扰。复逢灾荒,大批农民流亡,无以为生。南宋政府又加紧搜刮劫掠。建炎四年

  •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

    日本援引《中日马关条约》有关条款,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6年7月21日(光绪二十二年六月十一日),由清总理衙门大臣、户部左侍郎张荫桓与日方代表林董签于北京。二十九款,另附双方往复照会六件。

  • 窦建德起义

    隋末三大农民起义之一。其领袖为窦建德。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河北地区有孙安祖、张金称、高士达等农民义军活动,窦建德因支持义军,举家被害,遂率二百人起义,投高鸡泊(位于今河北漳南)高士达。孙安祖、张

  • 国相制

    女真族原始社会晚期制度。又称固论国相制、国论勃极烈制。约始于昭祖石鲁时期。国相为军事部落联盟首领都勃极烈之辅佐,权位极重。初由部落联盟首领主持遴选,后渐固定于有权势家族中世袭。金建国后并入勃极烈,性质

  • 北府兵

    东晋一支精锐部队的名称。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继位,谢安执政。他为组建一支由中央政府调遣的精锐部队,保卫都城,乃令其侄谢玄充任南兖州(今江苏镇江)刺史,负责筹组新军。谢玄召募来自徐(今江苏徐州)、兖(今山

  • 芒砀起义

    秦末刘邦发动的反秦起义。刘邦原为沛县(今江苏沛县)泗水(今江苏沛县东)亭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刘邦押送刑徒去骊山(今陕西临潼县东南)服役。不少刑徒中途逃跑。刘邦害怕无法交差,行至丰县(今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