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阿思本舰队

阿思本舰队

一称阿思本事件。1862年(同治元年)奕訢接受署总税务司赫德建议,奏准委托回英国休假的总税务司李泰国购买英国兵船,以为进攻天京之用,先付六十五万两,买七只(四大三小)装备大炮的兵船。后又追加十五万两。1863年(同治二年)由七艘兵船、一艘趸船和六百人组成的舰队在英国军官阿思本率领下驶抵上海。李泰国返华要求追加经费二十七万两,共一百零七万两,每月付用费七万两。清政府决定舰队由中国派员统领,而以阿思本为副职,所雇洋员以四年为期,限期内中国官兵上船学习。但李泰国在英国已与阿思本订立合同,规定该舰队由阿思本全权统领,舰队只听由李泰国传达的皇帝命令,而李泰国认为不合理的上谕,亦可拒绝传达,同时规定该舰队不受地方督抚节制。清政府拒不承认这个合同,原赞成购买船炮、建立海军的曾国藩、曾国荃也大为不满,声明长江水师无需外国兵船帮助。阿思本靠英国公使撑腰坚持要求执行合同。英国控制中国海军的图谋引起其他列强的不满,美国公使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清政府只得将全部兵船遣回英国。除已按月费七万五千两规定支付外,发给遣送费用三十七万五千两,并另赠阿思本银一万两,而英国只交回买价银二十一万三千两。清政府因此革退李泰国总税务司职务。清政府在阿思本舰队事件中用费约达一百五十万两,但没有买到一只舰船。

猜你喜欢

  • 欧南喜起义

    元初广东农民起义。首领欧南喜,广东人,县籍不详。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九月,欧南喜在广东清远称王,署丞相、招讨等官,众号十万。所部马帅、陆帅、徐相等袭广州,兵败未遂。欧南喜走新会,与黎德所部会合

  • 澶渊之盟

    景德元年十二月(公元1005年)1月,宋辽于澶州战役中成立的一项不平等和议。和议规定:宋帝与辽帝以兄弟相称,宋帝尊辽肖太后为婶母;宋每年向辽输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沿边各守疆界,不得增修城堡、改

  • 中日朝鲜撤兵条约

    见“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 张遇贤起义

    五代时南汉农民起义。南汉统治者刘䶮以下,奢侈暴虐,残忍异常。循州(今广东龙川西)农民纷纷起义。光天元年(公元942年),共推博罗县小吏张遇贤为首,号“中天八国王”,改元永乐,署置百官,建

  • 大仪镇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九月,金与伪齐联兵自泗州(今江苏盱眙东北)渡过淮水南下。十月,进至扬州大仪镇(今江苏杨州西北)。宋将韩世忠亲率骑兵迎战。命士卒伐木为栅, 自断归路,各持长

  • 践土之盟

    春秋时期由晋国召集诸侯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举行的盟会。公元前632年, 晋在决定霸权的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军。同年五月,晋文公召集齐、宋、鲁、蔡、郑、卫、莒七国君主盟于践土。在此期间,周襄王正式册命晋

  • 东林党

    明代后期的一个政治派别。神宗后期,政治腐败,朝中党派林立,互相纷争。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被革职回无锡原籍,和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等讲学于东林书院。一批抱道忤

  • 田银、苏伯起义

    东汉末年河北农民起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人田银、苏伯领导当地农民举行起义。幽(治今北京西南)、冀(治今河北柏乡北)二州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声势浩大。当时曹操正用兵关西

  • 理藩部

    清末官署名。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改理藩院为理藩部,职掌为管理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减去原掌管的一部分外交事务(划归外务部),内部组织仍旧。主管设尚书、侍郎,1911年(宣统三年)改称大

  • 偷袭蔡州

    唐将李愬偷袭蔡州(今河南汝南)叛将吴元济,平息淮西叛乱的一次决定性战役。参见“平定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