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西南军阀

西南军阀

护国战争后所形成的与北洋军阀对峙的军阀势力,亦称滇桂军阀。滇系军阀头目唐继尧,云南会泽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在云南新军中任军官,辛亥革命后任云南军政府军政、参谋两部次长,曾率兵入黔一度任贵州都督。1913年云南都督蔡锷入京,唐继尧继任滇督,积极扩充实力。袁世凯复辟帝制时,蔡锷潜回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唐继尧任护国军第三军总司令,坐镇云南,势力相继伸入四川、贵州境内,逐渐成为西南一支较大的军阀势力。桂系军阀头目陆荣廷, 广西武鸣人,土匪出身,受清政府招安任军官,辛亥前已升至清广西提督。辛亥后归附革命,当上广西军政府都督,逐步扩充兵力,成为地方军阀。“二次革命”时拥护袁世凯,捕杀革命党人,袁授予耀武将军称号。护国战争开始后,见袁世凯称帝已犯众怒必然失败,在取得袁所给予的攻滇军饷武器后,宣布广西独立,自称广西都督兼两广护国军总司令,出兵广东,赶走袁的爪牙、广东军阀龙济光,占据两广地盘,成为西南另一支较大的军阀势力。袁世凯死后,皖系段祺瑞把持北京政府,推行“武力统一”政策,对南方用兵。1917年孙中山宣布成立护法军政府,滇、桂军阀借助孙中山的威望和护法的旗帜,对抗皖系的护张。不久他们和直系军阀勾结妥协,操纵改组护法军政府,排挤了孙中山。1923年滇、桂军阀驱逐陈炯明,迎孙中山回粤任大元帅,但又把持军政大权,多方掣肘,不服从孙中山调遣。1925年勾结英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发动叛乱,企图推翻广州的革命政府,旋被革命武装所消灭。

猜你喜欢

  • 广通渠

    古运河名。隋代为解决关中漕运而开凿的运河。隋统一全国后,经济发展,人口岁增,而京都地区却地少人众,仓廪空虚。开皇三年(公元583),朝廷决定漕运关东及汾州(今山西汾阳)、晋州(今山西临汾)之粟, 以供

  • 卫满入朝鲜

    卫满,燕人。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反,兵败逃入匈奴。卫满聚集一千余人,也渡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一说为今大同江或鸭绿江),逃亡至朝鲜,居住在秦时统辖过的边塞空闲之地。随当地风俗,穿蛮夷

  • 明朝三司

    明代地方省级政权机构。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元代在各省的行中书省之名,以“三司”为省级政权机构。“三司”有布政使司,长官为左、右布政使,下有左、右参政,左、右参议等,职掌一省的行政、民政、财

  • 阿思本舰队

    一称阿思本事件。1862年(同治元年)奕訢接受署总税务司赫德建议,奏准委托回英国休假的总税务司李泰国购买英国兵船,以为进攻天京之用,先付六十五万两,买七只(四大三小)装备大炮的兵船。后又追加十五万两。

  • 令黔首自实田

    秦王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具体措施。黔首即庶民。一说因农民用黑巾裹头,故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更名民曰黔首”。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 “使黔首自实田”。(《史记·秦始

  • 恰克图条约

    清雍正时中俄双方签订的条约。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六月订立,共十一条。关于中俄中段边界问题,该约内容与《布连斯奇条约》相同。条约重申《尼布楚条约》中关于东部边界的乌第河地区仍然暂不划分的规定。关于

  • 朝代名。南朝之一。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因皇室姓刘,亦称刘宋。刘裕在镇压孙恩、卢循起义中,发展了个人势力,并在灭亡南燕、后秦的北伐战争中,提高了个人声望,为其纂权创造了条件。(公元420年),刘裕废东

  • 旅大租地条约

    俄国强租旅顺大连的条约。原称《中俄会订条约》,又称《中俄会约》,1898年3月27日(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六日)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与俄国驻华代办巴布罗福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俄国租借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水

  • 统一文字

    战国时期,中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国“文字异形”非常紊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秦国通用的小篆为准,统一全国字体, “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令李斯、赵高、胡毋敬用小篆分别书写了《仓颉篇》、《爱历篇》、《博

  • 太平军第二次西征

    1860—1861年(咸丰十至十一年间)太平军所进行的奔袭武汉、以救安庆的战役。安庆是长江中游重镇,对于建都下游的太平天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之后,武汉与九江相继陷于敌手,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