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突厥汗国

突厥汗国

突厥人最早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山南部一带,随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务,是一个游牧民族。五世纪初,臣属于柔然。因为会炼铁,做柔然的铁工,故称为“铁奴”。六世纪初,在酋长土门统领时期,势力渐强,始和西魏通商。公元552年,土门率兵破柔然, 自称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三传至木杆可汗时,突厥汗国更加强大,北灭柔然,西破哒,东破契丹,其疆域东自辽海以西,西至里海,南自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达五、六千里。以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的郁督军山为根据地。创立了突厥文字。突厥汗国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没有共同的经济基础,汗位继承也没有一定的制度。各部之间充满着矛盾。周、齐、隋、唐时期,突厥不断袭扰中原王朝的边境。突厥汗国立国不久,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突厥亦称北突厥,为突厥主部。隋末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唐太宗时期,对东突厥采取了积极抵抗政策,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派李靖率十万大军六路出击,贞观四年二月,大破突厥兵,俘颉利可汗,迁投降的十万突厥人于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一带。东突厥被削平。三十余年以后,徙居云中(今内蒙和林格尔)的突厥人渐多,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发动叛乱,联合其它各部东山再起。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毗伽可汗为其大臣毒死,此后东突厥陷于内部纷争之中,属部纷纷独立。天宝四年 (公元745年)回纥怀仁可汗杀突厥白眉可汗,突厥余部归唐,其故地为回纥所有,东突厥亡。东突厥共存一百九十三年。西突厥始祖为土门的弟弟室点密,到其子达头可汗时,与东突厥分离,以新疆西部的伊犁河流域为中心,活动于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里海,西南至兴都库什山一带,雄霸西域。隋末唐初,其势甚盛,西域诸国均向其称臣纳税,并和唐王朝发生冲突。唐灭东突厥之后,始向西域用兵。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75年)唐将苏定方大败沙钵罗可汗贺鲁,沙钵罗可汗在逃往石国(中亚塔什干)时被石国人擒送唐朝,西突厥亡。西突厥存在一百零五年。

猜你喜欢

  • 杂家

    战国末期至西汉中期,混合各家思想、融会贯通而成一家之言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并指出该派思想“兼儒、墨,合名、法”的特点。其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吕氏春秋》亦称《吕览

  • 夜郎附汉

    夜郎,古代地方政权名。辖境包括今贵州大部及云南东部、广西北部。其民从事农耕,以夜郎侯为君长。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命唐蒙为郎中将,出巴蜀,见夜郎侯多同,相约设置官吏,使其子为令,设犍为郡。

  • 黄肖养起义

    明代中期广东农民起义。黄肖养,广州府南海(今广东南海)人,被明朝政府以盗贼名义关在广州监狱。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他领导囚徒数百人越狱,并得到狱外同伴的支持,举行起义。击溃明朝镇守广东的安乡伯

  • 秦朝

    朝代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西周时,秦只是一个附庸小国,春秋时逐渐壮大。战国末年,秦灭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朝廷设三公九卿,采分权制,互相制约,集

  • 甬江之战

    见“镇海之战”。

  • 常州战役

    宋元间一次重要战役。鲁港之役中南宋失败,各地宋军相继遁逃或降元,常州(今属江苏)亦降。恭宗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五月,宋将刘师勇率部收复常州。元军旋又来攻,宋军力战固守。十月,元丞相伯颜亲率主力部

  • 楚王刘英之狱

    汉明帝时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英,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由楚公进爵为楚王。刘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年喜好黄老之学,学为浮屠。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有人告发刘英结交方士,作符

  • 钟人杰起义

    清道光年间湖北崇阳农民起义。1842年初(道光二十一年底),湖北崇阳人钟人杰因领导矿工争取采煤权利,遭受崇阳知县通缉,遂与陈宝铭、汪敦族等人组织天地会众二、三千人发动起义。1842年2月2日(道光二十

  • 三说、四说法

    又称三分、四分法。北宋召募商人向西、北沿边入纳粮草以供军需的措施。初,商人向边境地区输纳粮草,按地里远近折价偿以东南茶叶,或径付现钱。至道元年(公元995年), 因茶叶不足,改为一分支现钱,一分支香药

  • 给客制

    曹魏政权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常把国家领有的屯田农民赐给世家大族,国家免除这些农民的赋税徭役。史称“给客制”。它实行于曹魏后期,西晋以后,发展成为系统的荫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