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推行新政起,到同年9月21日(八月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之间的变法活动,共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新政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裁汰冗散官员;命大小臣工各抒谠论以备采择;命各省督抚保荐贤能;命遇有士民上书言事,都察院毋庸拆阅,并不得积压;命各省访查通达时务、勤政爱国能员;命各省督抚酌保使才,诏选宗室王公游历各国;命各部院删去旧制,另定简明则例,裁詹事府等六衙门,酌置散卿以议庶政;开懋勤殿以议制度。经济方面,命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各省设农工商分局,振兴农工商业;奖励士民发明创造,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十二款;命加紧修建芦汉、粤汉、沪汉各铁路,在京师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命京师及各通商口岸设邮政分局;诏编预算,命户部将每年出入款分门列表,按月刊报。军事方面,陆军改练洋操;八旗汉军,均以新法训练;切实裁减旧军;各省力行保甲;举办团练;筹款添设海军,筹造兵轮。文教方面,自下科为始,废八股,改试策论,将经济岁科归并正科,此后考试,以实学实政为主,不凭楷法;将译书局改为官督商办;各地学堂广译外洋农务书籍;挑选学生赴日本留学;改时务报为官报;筹办京师报馆;创设京师大学堂,筹办铁路、矿务等专门学堂,兴办中、小学堂,各地书院及不在祀典之民祠改为学堂,等等。这些诏令,基本上是采纳了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的变法建议。康有为等的建议,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君主立宪的愿望。当然,光绪皇帝并未能完全采纳维新派的意见。即使这些枝枝节节的改革,也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扼杀了这场维新运动。

猜你喜欢

  • 大诰三编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颁布的案例文件汇编,在明初具有法律性质。在《大明律》以外,朱元璋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颁布手订的《大诰》, 次年又颁行《大诰续编》、《三编》。《大诰》七十四条, 《续编》八十七

  • 公车上书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汉朝时用地方举孝廉的办法征用士人,凡被举孝廉,政府用公车接送入京,后人用“公车”作为入京应试举人的代称。(近年来有人认为“

  • 统一度量衡

    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各不相同。以度来说,各国尺寸长短不一。以量来说, 更为混乱。如秦以升、斗、桶(斛)为单位,均以十进位;齐以升、豆、区、釜、钟为单位,姜齐时升、斗、区均为四进位,而以十釜为钟,田氏代齐

  • 高勋之乱

    辽穆宗被小哥等著帐奴隶杀死后,拥立景宗耶律贤即位的南院枢密使高勋加封秦王,侍中北院枢密使肖思温加封魏王。高勋的亲信汉人韩匡嗣(中书令韩知古之子)也被任命为上京留守。保宁二年(公元970年)掌握汉军的南

  • 中俄声明和中俄蒙协约

    民国初年沙俄为侵吞中国领土外蒙古强迫北京政府签订的两个不平等条约。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沙俄乘机借口保护领事馆,派军队进入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策动外蒙反动的王公贵族于10月18日宣布

  • 阳武口大捷

    南宋初年杨么起义军取得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钟相牺牲后,杨么(太)领导起义军在龙阳(今湖南汉寿)等地筑寨坚持斗争,不断打击宋军。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十月,在鼎口(沅江入洞庭湖处)大败精锐宋军王&#

  • 民军北伐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起义各省的革命群众团体和都督府为攻取北京推翻清王朝,酝酿北伐。最早倡议北伐的广东的群众革命团体‘光汉社’于1911年11月15日(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五日)就致书广东都督胡汉民要求北伐

  • 刘秀释奴令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为缓和社会矛盾,消除封建割据而颁布的释放奴婢的诏令。西汉末年,地主、商人、官僚竞相兼并土地,大批农民沦为奴婢,奴婢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但奴婢数量有增无已。在新莽

  • 武宗灭佛

    参见“三武灭佛”。

  • 博浪锥秦

    张良使刺客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的事件。张良原是韩国贵族,其父、祖五世相韩。秦灭韩,张良以其全部家产求刺客,为韩报仇。秦始皇于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出游,行至阳武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张良使勇士携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