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滦州起义

滦州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于1911年10月29日(宣统三年九月八日)联名通电,要求清廷立宪。清政府急派驻保定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往滦州“宣慰”。吴禄贞本是革命党人,又与张绍曾为日本士官学校同学,乘机与张密谋武力推翻清廷。是时山西宣布独立,清政府派第六镇由石家庄进攻山西,吴禄贞又赶赴石家庄,亲至娘子关会晤山西革命军筹组燕晋联军,准备与张绍曾部协同行动直捣北京;同时截留北洋军运往湖北前线的军火、电奏清廷要求汉口停战。清政府恐生激变,传旨嘉奖吴禄贞,并任命吴禄贞为署理山西巡抚以资安抚。袁世凯就任清内阁总理大臣后,为稳定后方,11月7日(九月十七日)派人在石家庄刺杀了吴禄贞,清政府还将张绍曾调职,北方新军起义计划被破坏。清政府为防范新军再生变端,又将第二十镇分别调驻奉天、锦州、葫芦岛等地,滦州仅留第七十九标所属三营。这时直隶的革命党人正不断发动起义,以配合南方的革命斗争。在北方革命协会白毓昆、孙谏声等人的策动下,1912年1月2日(宣统三年十一月十四日)驻滦州第七十九标官兵宣布起义,组成北方革命军政府,推第二营管带王金铭为都督,第三营管带张建功为副都督,第一营管带施从云为总司令,白毓昆为参谋长。次日在滦州誓师起兵,乘车直趋天津。滦州新军起义,京、津震动,袁世凯急调曹锟的第三镇和驻开平的通永镇总兵王怀庆所部配合堵截镇压。起义军乘车行至雷庄,铁路被破坏,与清军发生激战。经一昼夜英勇苦战,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王金铭、施从云、白毓昆等均死难,起义夭折。

猜你喜欢

  • 霍邑之战

    李渊军与隋朝军队之间的一次战役。晋阳(今山西太原南)誓师之后,李渊挥师南下,直指晋南。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八月至霍邑(今山西霍县),隋将宋老生固守坚城, 以阻李渊军。李渊命李建成、李世民率数十骑

  • 海军部

    清末官署名。1885年(光绪十一年)设海军衙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覆没,次年裁撤海军衙门。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又设海军处,由陆军部兼管。1909年(宣统元年)海军处由陆军部分出,改为“筹办海

  • 省陌

    五代时后汉盘剥人民的手段之一,唐末以来,经济萧条,钱币数量过少,流通不便,遂官定以八十文为一“陌” (百)。后汉三司使王章规定民间向官府交钱时以八十文为一陌,而官府支出时却以七十七文为一陌,称为“省陌

  • 交通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反动官僚政客集团,其首领为梁士诒。清朝末年,梁任邮传部铁路局局长,把持交通事业,1908年,以交通款项成立交通银行。辛亥革命后,梁先后在袁世凯政府任总统秘书长及交通、财政总长,积极拥

  • 派遣幼童出国游学

    洋务活动的内容之一。由容闳、丁日昌首倡,经曾国藩、李鸿章数次奏请而得实行。议定所选幼童不分满汉子弟,先入沪局肄业半年,经考察合格者方资送出国,留学期为十五年。“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并定期宣讲《圣谕广

  • 大明律

    明代重要法典。吴王元年(公元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杨宪、刘基、陶安等二十人为议律官,拟定《大明律》,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这是最早议拟的《大明

  • 道家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以“道”为思想核心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传为春秋末期的老子。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产生及其演变规律,他认为:“道”先天地而生,它无声、无形,不依靠外在

  • 熹平石经

    汉灵帝熹平年间刻石的儒家经典。亦称汉石经或一字石经。汉朝博士传经,各依家法师法,章句互有异同,再加以年深月久,辗转传抄,文字多谬。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郎中蔡邕和杨赐等人上书,奏求正六经文字,得汉

  • 百日维新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推行新政起,到同年9月21日(八月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之间的变法活动,共一百零三天,史称“百日维新”。新政的主要内容:政治方

  • 关子

    ①南宋初发行的一种兑换证券。持此证券可向官府领取钱币或茶、盐、香货钞引等。但因当时财政拮据,关子往往无法兑现,使关子持有人深受其害。②南宋理宗末年,因纸币会子严重贬值,政府乃发行金银现钱关子,称金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