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朱梁三决黄河

朱梁三决黄河

唐亡前后,藩镇混战,以梁、晋争霸最甚。唐宣武军节度使、梁王朱全忠在镇压黄巢起义军时,即与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结下怨仇,后长期交战不已。朱梁为阻止晋军南下,曾先后三次决开黄河。第一次发生于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时朱全忠正图消灭割据兖、郓二州的朱瑄、朱瑾兄弟,而李克用却发兵驰援二朱,屯于河北莘县。朱全忠一方面挑唆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反晋,另一方面又在滑州(今河南滑县)决黄河为二支,阻挡晋兵过河。第二次发生于贞明四年(公元918年)。时梁河阳节度使、北面行营排阵使谢彦章率兵数万猛攻杨刘城(今山东东阿北),晋王自魏州(今河北大名北)轻骑驰援。谢彦章遂决开黄河,㳽浸数里,以限晋兵。但李存勖仍率大军涉水过河,大破梁军。第三次发生于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时李存勖于魏州称帝不久,即挥戈南下,欲一举灭梁。梁将段凝毫无抵御之策,遂在滑州再次决开黄河大堤,使水东注曹(今山东荷泽)、濮(今山东鄄城)、郓(今山东东平)等州,企图阻隔唐兵。朱梁的决河制敌之策未能克敌制胜,后梁政权在第三次决河不久,即为后唐所灭。而三决黄河,却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此后,黄河改道灌入淮河,经常泛滥成灾,延及后世,贻害无穷。

猜你喜欢

  • 刘秀释奴令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为缓和社会矛盾,消除封建割据而颁布的释放奴婢的诏令。西汉末年,地主、商人、官僚竞相兼并土地,大批农民沦为奴婢,奴婢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但奴婢数量有增无已。在新莽

  • 钟人杰起义

    清道光年间湖北崇阳农民起义。1842年初(道光二十一年底),湖北崇阳人钟人杰因领导矿工争取采煤权利,遭受崇阳知县通缉,遂与陈宝铭、汪敦族等人组织天地会众二、三千人发动起义。1842年2月2日(道光二十

  • 五铢钱

    货币名。亦称三官钱或上林钱。汉初,听任郡国和私人自由铸钱,币制混乱,助长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定铸钱弃市律,严禁私人铸钱。汉武帝着手整顿币制。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 同仇会

    华兴会联络会党的外围组织。1904年(光绪三十年)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后,为准备武装起义,重视联络会党,负责人黄兴、刘揆一专程赴湘潭,争取了湖南哥老会首领马福益的合作,设立同仇会。会内仿照日本将、佐、尉的

  • 箕子走朝鲜

    商亡后,贵族箕子逃往朝鲜建立国家的传说。据《史记》、《尚书大传》和《后汉书》等古籍记载,箕子是商纣王叔父,官太师。因为纣王淫泆,箕子向纣王进谏,反被纣囚禁。周武王克商后将他从囚牢中释放,箕子遂带领族人

  • 魏州之战

    五代时,梁、晋之间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乾化三年(公元913年),晋王李存勖灭幽州(今北京)刘氏割据势力,解除后顾之忧,即南下与后梁争夺魏博镇(今河北大名东北)。贞明元年(公元915年),魏博节帅杨师厚

  • 武丁征伐多方

    商代和西周初年的古文献(包括甲骨文、金文)把王畿周围的异姓部族称作“方”。因其数众多,总称“多方”。武丁时期,与商敌对的方国主要有土方、邛方、鬼方、羌方等,他们大都位于商的西北面,其中土方和邛方还经常

  • 永贞革新

    唐顺宗永贞年间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的革新运动。唐代后期,贪官污吏横行,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唐王朝统治岌岌可危。为了拯救唐政府的危机,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统治集团内的一些人相继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永贞

  •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见“中法简明条约”。

  • 西园八校尉

    东汉灵帝任命的八名军事将领,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统治集团为加强京城的防卫力量,筹组了一支新的禁卫军,以对抗黄巾军的进攻。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八月,灵帝在皇宫的西园(即西邸)成立统帅部,设西园八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