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华元弭兵

华元弭兵

春秋中期宋国华元约合晋楚两国停止兵端的盟会。晋楚两国长期争霸的结果,都没能从根本制服对方,国内矛盾却逐渐尖锐化。晋国政出多门,各贵族间不和;楚国不仅国内民众厌战,还要对付东方兴起的吴国的攻击。晋楚二国均感无力外顾。宋国执政华元为使自己国家免受争霸战争之苦,抓住时机,于公元前579年约合晋楚两国于宋国西门之外订立盟约,彼此约定互不使用武力、互通聘使、互相扶危救难、共同讨伐违命诸侯。史称“华元弭兵”, 亦称“宋西门之盟”。

猜你喜欢

  • 保甲法

    宋王安石变法中新政之一。自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陆续实施于诸路州县。其法规定:以十户为一保,五十户为一大保,五百户为一都保。后改以五户为保,二十五户为大保,二百五十户为都保。分置保长、大保长、都保

  • 国民党

    中国资产阶级政党。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多革命党人热衷于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他们为了争取在正式国会的选举中获胜,以便组织责任内阁,实行“政党政治”,主张扩大同盟会力量。1912年8月由于宋教仁等人的积极活动

  • 吕留良案

    清代文字狱案之一。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发现浙江吕留良所著诗文和日记,其中有激烈的夷夏之防等言论。吕留良早死,湖南曾静与弟子张熙,因受其思想影响,列举了雍正九条罪状,劝四川总督岳钟琪起兵反清。岳

  • 建炎中兴

    指赵构称帝重建宋朝一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三、四月间,占据开封的金军立宋降臣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及后妃臣僚等三千余人北返,北宋灭亡。四、五月间,宋原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在一部分残余

  • 参合陂之战

    东晋、十六国时期北魏与后燕间进行的一次大战。拓跋珪建魏后,国力迅速强大。后燕主慕容垂对此深感不安。登国六年(公元391年),后燕借拓跋珪遣其弟拓跋觚朝见的机会,将拓跋觚扣作人质,强令拓跋珪赠送良马。珪

  • 天祚亡国

    辽末政治腐败,生产衰退,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女真族首领阿骨打举兵反辽和各族人民起义不断高涨,大大削弱了辽朝统治基础,促使辽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和互相倾轧。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天祚帝亲征女真大败,失陷州

  • 庚款

    见“庚子赔款”。

  • 袄教

    流行于古代波斯、中亚等地的宗教。又称火袄教、火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公元前六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在波斯东部大夏(今阿富汗的巴尔赫)创立,六世纪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唐时袄教渐盛,信者颇多,两京均建有袄祠。

  • 宣王中兴

    旧史认为,周宣王统治时期,能挽救自厉王以后周王朝出现的颓势,追复文王、武王和周公的业绩,使周王朝一度趋于稳定,可称得上是“中兴”。《史记·周本纪》说: “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

  • 康熙捉鳌拜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顺治帝死,其第三子玄烨即位,即康熙帝,时年仅八岁,国家政务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个辅政大臣掌管。其中索尼老病,遏必隆软弱,苏克萨哈势力小,又与鳌拜有矛盾,只有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