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任得敬分国

任得敬分国

西夏仁宗时外戚任得敬分裂割据事件。宋降臣任得敬初以向夏崇宗进献自己亲生女儿获宠,先后被擢为静州(今宁夏灵武北)防御使、静州都统军。后以镇压肖合达叛乱和哆讹领导的党项人民起义,扩大了个人实力,以功封为西平公,逐渐成为手握重兵的外戚军阀。仁宗天盛元年 (公元1149年),任得敬以贿赂权贵察哥而被任为尚书令,次年又为中书令。察哥死,再晋为国相,遂握西夏军国大政。乃以其弟得聪为殿前太尉,得恭为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尹;族弟得仁为南院宣徽使;侄纯忠为枢密院副都承旨。以巩固与扩大个人权势。天盛十二年,遂胁迫夏仁宗晋封他为楚王,出入威仪几同皇帝。后驻营西平府(治灵州,今宁夏灵武),征发民夫兴造宫殿,愈加暴戾专横,任意排斥打击宗室贵族及蕃汉大臣。乾祐元年(公元1170年)闰五月,仁宗被迫允其“分国”,划西南路及灵州罗庞岭一带为楚国疆域,实割西夏疆土之半归任得敬统治。任得敬遣使奏报金国,要求承认其楚国,遭到拒绝。任得敬遂谋附宋自立,与宋朝联兵夹击金国。八月,事败,被捕伏诛,其党羽也被一网打尽。

猜你喜欢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先后在安平建台湾城,在台南建赤嵌城,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引起台湾各族人民的深恶痛绝。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四月,郑成功令儿子郑经镇守金、厦,

  • 枢密院

    官署名。唐代宗始以宦官为内枢密使,掌承受表奏,传达诏命,隐操内廷政事。德宗时,宦官操纵兵权,内枢密使权力日益扩大。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改枢密院为崇政院,枢密使为崇政使,以亲信文臣代居其职

  • 三十六家海内名士案

    见“刘思礼案”。

  • 中国人民反割台斗争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日本,中国人民义愤填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割台的斗争浪潮。各界人士以罢市、发布檄文、通电、上书等方式表示强烈抗议。台湾人民更是“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清政府却

  • 更始政权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政权。地皇三年(公元22年),犯法逃匿的汉宗室刘玄投入平林兵,刘縯、刘秀纠集宗族为骨干组成的舂陵兵也与农民起义军新市、平林兵合而为一。队伍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地皇四年,为加强统

  • 诸班直

    五代后周及宋代禁军中,与皇帝最亲近的扈从部队。隶于殿前司。后周世宗柴荣整顿禁军,始设殿前诸班。宋代沿置,又增诸直。诸班有: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散枪班、东西班、招箭班、散直

  • 北宋

    宋朝之前段。参见“宋朝”。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之一,1843年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清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全权公使璞鼎查在广东虎门正式签订,一般将其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条约共十五款,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

  • 禅宗

    中国的佛教宗派。因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又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所称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北魏时的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唐时以惠能为代表。武则天时,分为南、北二宗,

  • 江南叛乱

    隋平陈后,江南士族起兵反隋的武装叛乱。江南自东晋以降,士族地主始终居于统治地位,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平陈之后,隋王朝派往江南各地的官吏,大力推行隋文帝的改革措施,抑制了当地的士族势力。开皇十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