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九寺

九寺

官署合称。寺之长为卿,故九寺又称九卿。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即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从汉代起,又设尚书分曹治事,后职权益重,至隋唐时演变为六部。六部、九卿分理政务和事务,同为中央政权机关的组成部分。刘宋、肖齐和肖梁初年无九卿之名。梁武帝天监七年(公元508年)有十三卿之设:以太常、宗正、司农三卿为春卿;太府、少府、太仆三卿为夏卿;卫尉、廷尉、大匠为秋卿;光禄、鸿胪、太舟为冬卿。陈承梁制。北朝将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列为九寺。隋唐因之。各寺主要职能如下: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光禄寺掌酒醴、膳羞之事;卫尉寺于北朝掌禁卫甲兵,隋唐时则掌器械文物之事;宗正寺掌皇帝族亲属籍;太仆寺掌厩牧、车舆之事;大理寺掌折狱详刑之事;鸿胪寺掌宾客及凶仪之事;司农寺掌仓储委积之事;太府寺掌财货、廪藏、贸易之事。各寺长官为卿,下有少卿、丞、主簿、录事等官。各寺下辖若干署或类似机构,分理各项事务。各寺废置历代不一。其中太常、太仆、光禄、大理、鸿胪等寺历代沿置,清末废。宗正寺至明朝改称宗人令,清朝称宗令,清末废。少府寺于元朝废省,明初虽一度复设,旋仍归并工部,清代则归内务府。司农寺于明初废除,其职掌并入户部。卫尉寺亦废于明朝。

猜你喜欢

  • 谶纬

    汉隋之间流行的谶录图纬占验术数之书。亦称图纬。谶是巫师或方士伪托神灵而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的图书符篆,作为吉凶祸福的符验或治乱兴衰的征兆。纬是对经而言,是方士化的儒生假托神意或圣人先师之说而编集的解释

  • 田租户调令

    曹操向自耕农民征收田租户调的诏令。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打败袁绍,占据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下令免征河北地区当年租赋。同时将过去对兖州(治今山东金乡东北)、豫州(治今安徽亳县)农民实行过的按

  • 郝经使宋

    元初郝经奉命使宋议和之事。郝经字伯常,元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家世业儒。蒙哥汗时入忽必烈幕府, 深受信用。后随忽必烈南下征宋。公元1259年,蒙古军包围鄂州(今湖北武昌)。南宋丞相贾似道私下请和,

  • 西南军阀

    护国战争后所形成的与北洋军阀对峙的军阀势力,亦称滇桂军阀。滇系军阀头目唐继尧,云南会泽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在云南新军中任军官,辛亥革命后任云南军政府军政、参谋两部次长,曾率兵入黔一度任贵州都督。1

  • 旅顺大屠杀

    甲午战争中, 日军在旅顺屠杀无辜居民的惨绝人寰的大血案。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日军攻陷旅顺后,大肆屠杀三昼夜,对旅顺居民枪击、刀砍、割腿、挖眼、剖腹腰斩,将小孩钉在墙上,将妇女奸污后剖腹开

  • 真定府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分路南下攻宋的金军宗望所部围攻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守将刘翊亲率城内军民奋勇抵抗。金军带宋朝人质肃王赵枢、太宰张邦昌与割地专使等至城下劝降,也被

  • 地动仪

    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太史令张衡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测验地震的仪器。又称侯风地动仪。地动仪用精铜铸造,形状象一个大酒樽。樽顶上有凸起的盖子可打开。樽外部装饰有篆文和山龟鸟兽的花纹,周围有按东、西

  • 云南事件

    见“马嘉理事件”。

  • 租调制

    亦称田租户调制,北魏时期的赋税制度。魏初的租调,是以按户计赀定课、九品混通的办法征收的。户等高的多出,户等低的少出。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太和八

  • 冯驩弹铗

    战国游士冯驩(一作谖,又作煖)做齐国孟尝君田文食客时的故事。初,冯驩听说孟尝君喜好客,脚穿草鞋去见他。孟尝君置冯驩于普通客舍。十天后,孟尝君问客舍长: “客人做什么?”回答说: “冯先生用草绳缠其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