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要。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二:“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日僧空海把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归为一类,称为赋体对。《文镜秘府论·东卷》:“赋体对者,或句首重字,或句首叠韵,或句腹叠韵,或句首双声,或句腹双声。如此之类,名为赋体对。似赋之形体,故名曰赋体对。”参
【介绍】:张籍作。一作《山农词》。诗乃张籍自创新题乐府。前六句写一老农傍山耕种,所收尽入官仓,岁末无粮,只好与儿子上山拾橡子充饥。末以西江贾客养犬而长食肉作结,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
清殷元勋、宋邦绥补注。元勋,字于上,邦绥,字逸才,号况梅,均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活于清乾隆年间。《才调集补注》,十卷。宋、殷在韦縠原选,冯舒、冯班原评的《二冯评阅才调集》的基础上,又加补注,以成此
【介绍】:王维作。渭川,即渭水。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政事,李林甫专政,王维去意彷徨。本篇当作于此时。诗以“归”字为眼,描写田家日暮之时人畜皆归的闲逸温馨景象,流露出诗人倾慕恬淡生活,不如“
见“韩凭”。
【介绍】:张祜《题上饶亭》诗句。这两句描写上饶亭周围的秋日美景。“早霜”、“新雨”写出天气的清凉,“红叶”、“碧潭”的鲜明色彩因“静”、“深”二字的修饰,也透露出淡淡寒意。如此秋景正是诗人清愁满腹的写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后因以“弃杖”比喻绝处逢生。张说《喜度岭》:“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
指律诗的第五、六句,即第三联。按律诗的格律规定,颈联必须对仗。
指传说中的巫山神女。亦用以比喻美女。李嘉祐《江上曲》:“可怜应是阳台女,对坐鹭鸶姣不语。”参见“阳台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