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茶酒论

茶酒论

俗文。王敷撰。敦煌遗书存六种写本;S406、5774,P2718、2875、2972、3910。原卷首题“茶酒论一卷乡贡进士王敷撰”。作者生平未详。P2718卷内题记云:“开宝三年壬申岁正月十五日知术院弟子阎海真自手书记。”按壬申岁为开宝五年(972),所记虽有误,但抄于开宝年间则无疑义。此文篇题虽以“论”为名,然通篇以四六骈语为主,更接近通俗赋体。文前短序,概述茶酒争辩的起因。文内首以对话方式,广征博引,取譬设喻,陈述己长,攻击彼短,意在争功,压倒对方。最后由水出面劝解,指出“茶不得水,作何形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人肠胃。茶片干吃,粝破喉咙。”只有相互合作,相辅相成,才能“酒店发富,茶坊不穷”,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效用。由于辩诘生动,寓意深远,且多嘲笑诙谐之语,故茶酒争功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藏族的《茶酒仙女》,布依族的《茶和酒》的寓言故事,在情节结构、表现形式上也都与《茶酒论》十分接近。整理本见《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猜你喜欢

  • 池塘

    见“池塘生春草”。

  • 承华

    西晋时洛阳太子宫宫门名。故用为咏太子之典。白居易《赠皇甫宾客》:“昔曾对作承华相,今复连为博望宾。”

  • 应制诗

    诗体名。古代臣僚应帝王之命所作、所和之诗,以“应诏”、“应制”为标题,内容都为歌功颂德,蹈袭陈言,少数诗也陈述对帝王的期望。唐以后,大多运用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如李峤《奉和幸荐福寺应制》、宋之问《春

  • 季仲砥

    【介绍】:唐人。生平不详。《全唐诗补编·续拾》收其诗1首。

  •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介绍】:高适作。《全唐诗》题注:“一作王昌龄诗”,考诗之内容与作者行事,当为高作,写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寓居淇上期间。这首与友人酬唱之作,叙述了作者屡屡求仕不遇的坎坷经历和任贤安民的政治理想,赞

  • 洽恰

    多而密布貌。白居易《吴樱桃》:“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

  • 古城店

    地名。在唐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南。杜甫有《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诸公》诗。

  • 山简醉

    见“山公醉”。

  • 桃林

    ①周武王灭商后,息武修文,把马放于华山之南,把牛放于桃林之野,以示永不再用兵。见《书·武成》。后因以“桃林”指停止战争。也用以咏牛。李峤《牛》:“欲向桃林下,先过梓树中。”②指桃林塞。刘禹锡《述旧贺迁

  •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介绍】: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句。此写在华山顶观黄河之状,描写了华山的高峻和黄河的浩渺。是写黄河和华山的名句。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五岳惟华岳极峻,直上四十五里,遇无路处,皆挽铁环以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