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揆

李揆

【生卒】:711—784

【介绍】:

字端卿,行五。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郑州(今属河南)人。开元二十九年(741)进士。乾元二年(759)拜相,后贬为袁州长史,再改刺歙州。为宰相元载所排,退居江淮十余年。复入朝,以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入吐蕃会盟,还时卒,谥恭。新、旧《唐书》有传。工诗文善书法。《全唐诗补编·补逸》存诗8句。

【生卒】:711—784

【介绍】:

唐代文学家。字瑞卿。郑州(今属河南)人。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进士及第,授陈留尉,献书阙下,召试中书,调右拾遗。历仕右补阙、起居郎、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至德元载(756),扈从玄宗至剑南,授中书舍人。乾元元年(758),兼礼部侍郎,二年(759),知贡举事毕,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姑臧县伯。上元二年(761),因吕諲事触怒肃宗,贬袁州长史。宝应元年(762),量移歙州刺史。元载入相,因与李揆有隙,奏试秘书监,养疾江淮十余载。大历十二年(777),始拜睦州刺史。两年后,入为国子祭酒,留司东都。建中四年(783),迁礼部尚书,俄加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会盟使。兴元元年(784)四月还,卒于凤州,年七十四,赠司空,谥曰恭。揆聪敏好学,善诗文,尤工书法。史称其“美风仪,善奏对”。与诗人祖詠有交往;曾与饶州刺史封渐、仲容、叔霁联句,揆“笔力遒媚”(江邻幾《杂志》)。《唐语林》记载他曾作《紫丝盛露囊赋》、《答吐蕃书》、《代南越献白孔雀表》等文,均已佚。《唐诗纪事》存诗仅八断句,《全唐文》存文三篇。事迹见唐权德舆《赠司空李揆谥议》,新、旧《唐书》本传,《唐语林》卷四、六,《唐诗纪事》卷二八。

猜你喜欢

  • 伯夷庙

    祭祀伯夷叔齐的祠庙。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中条山上。相传此即伯夷、叔齐隐居的首阳山。卢纶《题伯夷庙》:“中条山下黄礓石,垒作夷齐庙里神。”参见“伯夷”。

  • 薛收

    【生卒】:592—624【介绍】:唐代文学家。字伯褒,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薛道衡子。年十二,能属文。与族兄德音、侄元敬齐名,时人谓之“河东三凤”。以父在隋死于非命,洁志不仕,大业末,郡举秀才

  • 一以

    犹一。谓一经。羊士谔《小园春至偶呈吏部窦郎中》:“春台一以眺,达士亦解颜。”

  • 应奉五行

    (行háng)应奉,东汉人,字世叔。应奉年少聪颖,博闻强志,读书同时可看五行。见《后汉书·应奉传》。李瀚《蒙求》:“应奉五行,安世三箧。”

  • 于鹄

    【生卒】:742—812前【介绍】:唐代诗人。籍贯不详。大历中应试不第。后退隐汉阳山中。贞元五年(789)前后辟荆南节度使从事。十八年(802)居鄜坊丹延节度使王栖耀幕。复游长安。失意而终,终年约在元

  • 祢生刺

    祢生,指东汉才子祢衡。祢衡初入许昌、颍川,怀揣名刺,准备拜谒当地名流,但他认为当地名流的才德没有超过自己的,因而没有去拜访任何人,以致于名刺上的文字磨损起毛。见《后汉书·祢衡传》。后因以“祢生刺”指人

  • 合掌

    格律诗对仗上的一种避忌。凡是一联中出句与对句意义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或者上联与下联对仗方式相同的两联,都叫合掌。如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认为耿湋《赠田家翁》“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闲”一联上下两句中“朝

  • 唐诗故事集

    王曙著。见栗斯《唐诗故事》。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介绍】:杜甫《月夜忆舍弟》诗颔联。露无夜不白,而经秋愈白,又适逢白露节,故曰“露从今夜白”。月无处不明,而因心念故乡,故曰“月是故乡明”。二句将江淹《别赋》的“明月白露”四字翻作十字,运用上一下四句

  • 歌来晚

    东汉交趾屯兵因怨恨赋敛过重而反,扣押交趾刺史及合浦太守,朝廷以贾琮为刺史,贾琮知其困苦,减除徭役,安抚百姓,并斩除为害百姓者,交趾遂安。人民作歌曰:“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饭。”见《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