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鱼变。指科举及第。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未知鱼跃地,空愧鹿鸣篇。”
即杜鹃鸟。战国楚屈原《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鹈鴂,即鶗鴂。古人认为杜鹃鸟鸣于春末夏初,正是花落时节,故诗文中常用以慨叹时令转换。亦用以指生不逢时。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七:
【介绍】:唐代女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隋末唐初人徐悱妻。有《刘氏集》六卷,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四》,已佚。《唐诗品汇》录《听百舌》诗一首。事迹见该书“诗人爵里”。
【介绍】:李白天宝末年游宣城时所作。宣城,今属安徽。谢朓北楼:又名谢公楼、谢朓楼。因在郡治之北,故名北楼。此诗写登楼所观所感。前六句写宣城之山水如画,末二句写对谢朓的怀念。沈德潜云:“‘江城如画里,山
【介绍】:见延寿。
【介绍】:字子通,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州),后徙蒲州(今山西永济)。卢纶孙。僖宗乾符五年(878)进士。曾任长安尉、左拾遗、右补阙、都统判官、检校礼部郎中等职。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
【介绍】:字总之,湖州(今属浙江)人。会昌三年(843)进士。宣宗时,官至太学博士。《全唐诗》存诗1首。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蝗虫行,伤稼损农,唐太宗忧心如焚,吞食蝗虫,希望将灾害转到自己身上。见《贞观实录》。白居易《新乐府·捕蝗》:“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
指唐代徐彦伯、韦暠、李亘。三人在高宗、武后时曾任职于蒲州,徐文辞雅美,暠善判,亘工翰札,时人谓之“河中三绝”。见《旧唐书·徐彦伯传》。
【介绍】:郑遨《偶题》其二诗句。诗句批判人们对名利的追逐,人们乘舟扬帆、骑马踏山,饱尝颠沛流离之苦,毫无意义,世上风尘、恶浪陷阱,随时而至。反映作者看破名利之散淡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