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质的瓶。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间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后因以“银瓶”比喻男女爱情事。宋郑觉斋《谒金门》词:“别后信音浑不定,银瓶何
【介绍】:大历二年(767)进士。《全唐诗》存诗1首。
【介绍】:杜甫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时安禄山已在渔阳起兵叛唐,但消息尚未传至长安,杜甫由长安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子,沿途所见所闻所感,已预感到大乱将至,忧心忡忡,遂作此诗。全诗分三大
犹湘水魂。指屈原。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一名为吉士,谁免吊湘魂。”
绢织物名。段成式《嘲飞卿七首》之二:“醉袂几侵鱼子缬,飘缨长罥凤皇钗。”
【介绍】:高适作。《全唐诗》题注:“一作王昌龄诗”,考诗之内容与作者行事,当为高作,写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寓居淇上期间。这首与友人酬唱之作,叙述了作者屡屡求仕不遇的坎坷经历和任贤安民的政治理想,赞
早就,很早已经。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后来登甲乙,早已在蓬瀛。”
【介绍】:皇甫冉《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诗句。二句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刻画送别情景。“喧”既写泉声之响,又衬竹林之幽暗;“引”既写秋草之茂盛,又暗写堤岸之长,富于动态感。
【介绍】:郎士元作。见《题精舍寺》。
【介绍】:齐己作。咏中秋之月。首联写月出之状,颔联写升起情景,颈联形容月之光亮,尾联写夜半之月。诗人写中秋月,不蹈故常,力求新变,刻画明月栩栩如生。结尾暗寓讽谕之意,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