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遇风飞转的干枯蓬草。《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后因以喻指散乱的头发。薛涛《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
比喻为人刚直不阿。朱丝,用熟丝制的琴弦。张九龄《戏题春意》:“日守朱丝直,年催华发新。”参见“直如弦”。
【生卒】:?—775【介绍】:行大,蜀(今四川)人。少年为盗,人呼“白跖”。后改过读书,广德二年(764)中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后为潭州刺史从事。其时曾与杜甫交游,杜甫《入衡州》诗尝称其诗才。潭州刺
【介绍】:司空图作。见《光启四年春戊申》。
(干gàn)《易·蛊》初六爻辞“干父之蛊”的略语,谓儿子能治理父亲未完成之事。后用为赞美别人的儿子将来成器的典故。包何《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他时干蛊声名著,今日悬弧宴乐酣。”
【生卒】:699?—761【介绍】:唐代诗人。字摩诘。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后随父移家蒲州,遂为河东县(今山西永济西)人。开元三年(715)入长安求功名,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开元六年(718
【介绍】:常建作。这是一首深含隐逸之趣的怀人诗。常建与王昌龄同登开元十五年(727)进士第。王曾隐居石门山,建曾任盱眙尉,他辞官西返鄂渚西山时,曾至石门山访王昌龄隐居,时王不在,遂作此诗以寄托自己的肥
养育。语出《老子》:“长之养之,亭之毒之。”柳宗元《夏夜苦热登西楼》:“莫辩亭毒意,仰诉璇与玑。”
《吕氏春秋·顺民》:“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高诱注:“投醪同味。”后因以“投醪
叶嘉莹著。《秋兴八首》为杜甫后期的一组七言律诗,最能代表诗人七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最能体现其“晚节渐于诗律细”的创作精神,而前人品评论述也最为浩繁。故叶氏于港、台及海外广事征搜,得历代评注杜诗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