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代省试诗

唐代省试诗

在唐代科举制度中,进士科加试的诗歌称为省试诗。现存于《文苑英华》的省试诗将近五百首(见《文苑英华》卷一八〇至一八九)。在唐初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进士考试只考策文,与诗赋无关,到唐高宗调露二年(680),由于考功员外郎刘思立的奏请,进士科才开始加试杂文。所谓杂文,最初是包括诗赋在内的各体杂文。大约至天宝时,进士试诗赋各一才成为定制。省试诗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唐王朝为了争取非高门世族出身的士人的支持,以网罗有文学才能的人来充实政权机构;另一方面,唐诗的繁荣兴盛也为省试诗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省试诗不同于一般的诗歌创作,它是唐诗中独特的文学现象。就其性质而论,省试诗属于测验考生写作能力和文学水平的一种手段。在唐代进士科三场考试中,诗歌和赋放在第一场,成了决定考生去取的最关键因素。省试诗只用五言体一种形式,通常为五言六韵,偶尔也有五言四韵或五言八韵。这种诗体除了首尾四句外,中间的和律诗一样,都要对仗,实际上就是短的五言排律。省试诗的命题范围大致有五个方面:一、描写宫廷生活、歌颂唐王朝声威的,如《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元日望含元殿御扇开合》等。二、有关节令的题目,如《东郊迎春》、《清明日赐百僚新火》等。三、有关景物的题目,如《龙池春草》、《山出云》等。四、以有一定文史含义的器物为题的,如《明堂火珠》、《亚父碎玉斗》等。五、以有文学意味的题材为题的,如《湘灵鼓瑟》、《青云干吕》等。从各类题材所占的比重来看,以写景诗和咏物诗的数量居多。由于省试诗的命题权为主考官所掌握,应试者无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写作特长自拟题目,故省试诗的思想内容比较狭窄,离现实生活较远,缺少对时事政治及重大社会问题的反映,没有一首表现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

考生写作省试诗必须严格遵守考试的要求,如一定要用五言排律,一般只能用六韵,有时还要限韵之类,同时还必须讲究音律的和谐、对仗的工整和词藻的华美。如果应试者稍稍违背了考试的要求,即有落第的不幸。此外,举子们为了能考中进士,常常别出心裁,巧妙地利用卷面做文章,以博得主考官的好感、赏识或同情,增加及第的希望。故省试诗并非单纯的文学现象,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因素,卷面上往往出现五花八门的怪异情况:有的考生曾直接要求能受到重用,如“久处沉潜贵,希当特达收”(《玉水记方流》),“的终难掩,晶莹愿见收”(《浊水求珠》);有的考生借题发挥,奉迎主考官,如“每念提携力,常怀搏击功。以君能惠好,不敢没遥空”(《出笼鹘》);有的考生竟在卷面上写出自己的悲惨处境,以乞求主考官的怜悯,如“文墨悲无位,诗书误白头。……希垂拂拭惠,感激愿相投”(《求自试》)。举子们在省试诗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心态,都是唐代科场活动的真实写照,这些对于我们研究唐代科举制度以及知识分子的真实生活状况、心理特征和士风等问题都是极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省试诗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不高,但也并非都是平庸低下之作。省试诗中以写景诗和咏物诗写得较好,能够做到意境高妙、构思精巧、含蓄有味。钱起的《湘灵鼓瑟》、李肱的《霓裳羽衣曲》等,都是传诵一时的佳作。

省试诗的产生是科举史上的一个创新,它充分反映了唐代统治阶级对官员文化水平的重视,彻底打破了汉代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以“德行”取人的传统,真正体现了科举制以才学取人的特点。此外,省试诗对唐诗的普及和推广、提高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促进唐诗艺术形式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韦杜

    唐代望族韦氏和杜氏的合称。亦指韦氏和杜氏居住的韦曲和杜曲,在长安城南。韩愈《出城》:“暂出城门踏青草,远于林下见春山。应须韦杜家家到,只有今朝一日闲。”

  • 子猷

    晋代王徽之字子猷。徽之有文才,性卓荦不羁。曾为大司马桓温参军,又为车骑将军桓冲骑兵参军。事见《晋书·王徽之传》。后用以美称僚佐。权德舆《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又陪郎署喜甚

  • 一发下燕城

    战国鲁仲连以箭射书信劝降燕将,收复聊城。后或用以咏箭或谋士之典。白居易《和答诗十首·答箭镞》:“不然学仲连,一发下燕城。”参见“燕将书”。

  • 生计如云无定所,穷愁似影每相随

    【介绍】:姚合《独居》诗句。诗人以“如云”、“似影”的贴切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自己生计无着,穷愁难驱的处境,表达了诗人潦倒独居的愁闷情怀。

  • 伏枥

    ①马伏在槽上。指受人养育。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②喻指壮志未酬,蛰居待时。褚遂良《安德山池宴集》:“伏枥丹霞外,遮园焕景舒。”

  • 旧房

    【介绍】:白居易作于长庆元年(821)居长安时。全诗写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不关情,却句句沉痛,令人黯然神伤。前人评此诗:“平平写景,凄然欲绝。此种意境,非三唐以后所能到。”(《唐宋诗醇》卷二四)

  • 剪商

    商,指商纣王。语出《诗·鲁颂·閟宫》:“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后用以指推翻暴君,改朝换代。张九龄《奉和圣制幸晋阳宫》:“缅惟剪商后,岂独微禹叹。”

  • 书殿

    指集贤院。刘禹锡《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白居易《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思远镜亭上,光深书殿里,眇然三处心,相去各千里。”

  • 韩朝宗

    【介绍】:见韩宗。

  • 钱太雅

    【介绍】:见钱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