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伍子胥变文

伍子胥变文

变文。作者佚名。敦煌遗书存四种唐人写本:S328、6331,P2794、3213。各卷首尾俱残。S328卷背题有“列国传”三字。《敦煌变文集》据内容拟题“伍子胥变文”。伍子胥复仇灭楚,死于忠谏的故事,先秦诸子如《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书多有引述,《左传》《国语》《吕氏春秋》亦有简要记载,至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袁康《越绝书》,写得更为详细。敦煌本《伍子胥变文》就是在史书典籍和传说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和再创造而写成。现经整理除去残损部分尚有一万五千多字,故事情节基本完整:首述楚平王荒淫无道,强夺儿妇为妃,子胥之父伍奢苦谏,楚王不听,反杀奢及其子尚,伍子胥逃奔吴国,起兵报父兄之仇;其后,吴王夫差听信谗言,子胥被害,越王兴兵伐吴,子胥托梦昭示,……可惜以下残佚。变文作者充分利用讲唱文学的特点,生动地铺叙打纱女和渔人帮助子胥逃亡的细节,并通过打纱女“抱石投河”和渔人“覆船而死”的诀绝行动,表现出他们不贪富贵、不畏强暴、不避生死、不怕株连的勇敢无畏的精神,同时把人民的同情和伍子胥悲苦艰难、壮怀激烈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因而更具典型意义。作者还增添子胥见姐、二甥追舅及夫妻不认等内容,将患难中的英雄烘托得更为凄楚悲怆,更能产生悲剧效果。整理本见《敦煌变文汇录》(上海出版公司一九五四年版)、《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猜你喜欢

  • 展转

    ①重复貌。形容次数多。元稹《答胡灵之》:“铅钝丁宁淬,芜荒展转耕。”②流转迁徙,迁移不定。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三:“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③翻

  • 徐关

    古地名。故址在今山东省淄川西。杜甫《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之一:“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

  •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介绍】:岑参作。天宝三载(744),作者应试及第,同年四月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赴任前于终南山隐居处写下此诗。诗以对山居生活的无限留恋,衬写了作者不被重用的苦闷,以及迫于生计而不得不出任卑官微职的无奈

  • 五松

    ①指泰山五大夫松。秦始皇登泰山,曾避雨松树下,因封之五大夫松。后误为五株松树,故名。李商隐《五松驿》:“独下长亭念《过秦》,五松不见见舆薪。”②指五松山。李白《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我来五松下,置

  • 颜荛

    【介绍】:唐代文学家。生卒年、籍贯不详。早年寓居东吴,与陆龟蒙为诗文之交,十余年情谊不渝。《全唐诗》小传谓进士及第。景福中,官尚书郎。出为合州刺史。擢礼部郎中。光化三年(900)由虞部郎中、知制诰迁中

  • 答徐秀才

    【介绍】:韦应物作。诗赞誉徐秀才人品、诗作之清丽高洁,充满敬慕之情。语言富丽,对仗工致,构思缜密,脉络谨严。其“艳雪”二字,尤为后人称道。杨慎甚至说:“雪之艳,非韦不能道。”(《升庵诗话》卷一四)

  • 季方

    【介绍】:唐人。事迹无考。《全唐诗逸》录诗2句。

  • 纥干俞

    【介绍】:唐代辞赋家。生卒年、籍贯不详。与蒋防同时,曾于元和或贞元中应进士试。能赋。《全唐文》存律赋七篇。事迹见其赋。

  • 望眼欲穿

    白居易《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后因以“望眼欲穿”形容殷切盼望。

  • 刘复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早年屡试不第,曾从戎出塞。大历中进士及第。贞元八年(792)为监察御史或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后官至水部员外郎。与孟郊友善。有诗名。令狐楚《御览诗》选其五、七律四